第72部分(第3/4 页)
现在无职无权,都束手就擒了,惟独只童贯这人不好对付。
当初,太上道君皇帝离开开封之时,这个童公公就知道不好。立即带着三千捷胜军嫡系穿城而过,半路追上太上皇,一道去了镇江。他现在手头有兵,又有太上皇庇护,开封府拿他也没办法。
其实,这事若在往常也好办,直接派一个狱吏前去就能搞定。那时的皇帝赵桓帝位稳固,又有一众主战派大臣支持。
可问题是,皇帝为了打发走金人大军,将开封的百姓搜刮了个一穷二白。查抄六贼,得罪了旧朝老臣;抢劫百姓,民心丧失;绥靖求和,割让三镇,士大夫齿冷。
臣心、士心、民心都不在皇帝这边。他地支持度已经下降到危险的地步。
这个时候,太上道君皇帝突然回开封来,问题就严重了。
童贯一直呆在太上皇身边,加上手中有兵。开封府地人拿他有没办法。这次太上皇回东京,如果有别样心思,童贯再联络上京城勤王兵马。换个皇帝也是有可能地。
因此。要处理好太上皇帝的问题,就得先处置童贯。处置完童贯之后,下一步应该是挟持赵佶,软禁于禁中。
这事交别人去做未必能做好,反有走漏风声地可能。这次皇帝诏杨华进京城,就是为这事而来地。
一想到这里,杨华心中就想骂娘。这个毛都没长齐的幼稚皇帝光知道叫老子干脏活。就是不给好处,又要马儿跑,又不喂食,世界上哪里有这么便宜地事情?
帝王家事,那是世界上第一等凶险地活计,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躲都来不及,哪里还敢沾边?
看来,今天这一关不太好过,只能装傻充愣,走一步看一步了。
杨华故意道:“陛下,童贯不是已经贬去吉阳军了吗,怎么还没走,是不是叫开封府的人再催催”
“他若肯走就好了,有太上皇在。开封府的人也拿他没办法。他这个人带惯了兵,跋扈得很。”皇帝轻叹一声,神色颓丧:“不说这些了。听说宗翰大军已经南下正在攻打隆德府,这事你可清楚。隆德能不能守住?”
杨华没想到皇帝居然问起这事,他有些跟不上赵桓飘忽的思路,“是,已经南下了,估计隆德守不住。”
因为隆德府所在在的上党地区紧邻龙卫军老巢林虑,古松在那边也有细作。前几日,据军统司的人来报。宗翰所率地金人西路军正在南下途中。
说起来。完颜宗翰所率领地这支大军实力上比宗望的东路军还强上三分。本来,金人这次南下的计划是。东路军由河北西路南下,直取东京。而西路军则经太原,南下洛阳,从背后包抄开封,防止北宋皇帝西逃。如此一来,中国精华之地尽丧,北宋灭亡可期。
可宗望没想到,光一个太原就将他的大军拖了半年。
此时的西路军粮草匮乏,士气疲敝。现在,宗望的东路军与北宋和谈成功,携带大量战利品北归燕京,可说是出尽了风头。
反观西路军,打了这么半年,寸土未得,一粒粮食都没抢到,宗翰面子上过不去了。
现在,宋金和谈,按说他该退兵了。
可宗翰一想,就这么回去,可就把一张脸丢尽了。
于是,他留部将银可术用锁城法继续包围太原,自己则带着大军,不顾两国和约,南下劫掠。
“果然这样。”皇帝脸色突然一白,呼吸也急促起来:“杨华,你说宗翰可能过黄河攻东京吗?”他也是被宗望给吓坏了。没想到刚把宗望打发掉,完颜宗翰又来了。
杨华见皇帝吓成这个样子,心中更是鄙夷,道:“陛下勿忧,隆德虽然保不住,可沾罕也不可能渡过黄河来。陛下你想,卫州驻扎姚古将军地主力,宗翰偏师而来,未必是他对手。再说了,太原未下,他的粮道有被截断的危险。若他硬攻开封,兵力不足不说,战线一拉长,陷入各路勤王大军包围之中,想回去就没那么容易了。依臣看来,他也不过是需晃一枪,南下出口恶气而已。等拿下隆德,气消了,又抢到一些财物,自然就会回去地。”
“若他赖在隆德不走呢?”皇帝还是不放心,又问。
杨华摇头:“不可能,这天热得紧,北奴不耐热,加之水土不服。我估计,最迟五月,宗翰就会回云中。”
“我倒忘记了这点。”皇帝松了一口气,突然问:“如果我现在派姚古将军出击,应该能取胜了。”
“应该可以。”
“那好,这次索性让各路兵马都入晋参战,救援太原,给金人一个厉害瞧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