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页)
马四疙瘩哪有工夫和他寒暄,一见面,二话没说,指着那一排遭杀的人喊道:“老兄,快!快下令放了他们:”
白回回一听,摸不着头脑,反问道:“你说什么?放了?为啥?”
马四疙瘩道:“搞错了!搞错了!他们是马三爷的骆驼商队!我见过他们!”
白回回一听这话,“刷”地变了脸色。连忙向白马队员摆摆手叫放下枪,这才惊虚虚地正要问什么,这时候,风神的别动队员们又连声嚷起来。
“冤枉哪!我们冤枉哪!走掉的那支骆驼商队,才是共军乔装的呢!”
白回回这才确信自己上了大当,捅了大漏子。又想起那一批上等皮货,心痛、害怕、焦急,不由大骂起来:“我操他八辈子祖宗!”
一面骂着,一面用自己的拳头不断地擂肚子、拍后脑勺儿。
马四疙瘩见他急成这样,又问道:“风神呢?风神在什么地方?”
白回回更是火冒三丈,骂道:“他奶奶的!你还问他,他早给共军装在麻袋里掳走了!”
他就象个没头苍蝇似的,骑着白马,在沙地上一连打了几个转转,猛的两眼一瞪,大喊道:“白马队快快集合!”
随着他的喊声,白花花一片白马涌出营房,眨眼工夫,个个队员翻身上马,由白回回带领着,直向西北方向的大沙漠里,一窝蜂地追去。
马四疙瘩见白马队出发了,也就带上自己的黑马队,从另一条路上,呼啸而去。
却说老排长告别白回回,领着骆驼队向高台进发。一路上,驼铃叮咚,十分悦耳。平素间,大家听到这驼铃的响声,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好听,不知为什么,现在越听越觉得好听。仿佛那空阔辽远的声音里面,正有一支激荡着人们灵魂的神秘之歌。
风刮得不怎么厉害,天气已经转晴,所以一路上,所有的同志都是有说有笑的。
小司马比起别人来更加高兴,他不断在心里计算着时间,想象着和父亲相见的日子。为了这次相见,他还认真地准备了一件礼物呢!这件礼物,就是他用这次归队后发给他的一点伙食费,在河西堡的街上,买来的一只用夜光石雕成的烟嘴。
小司马坐在骆驼上,一会对着阳光看看自己为父亲买来的烟嘴,一会望望在一片浓蓝的背景下路两边象波浪一般向远方绵延而去的山峰,一会看看戈壁滩上游动着的骆驼群,牛群,马群和羊群,一会望望半山腰洼洼里露出的一些庙宇的尖角。
望着这在晴朗的天气下,在眼前展现出的一片美丽的边塞风光,想着即将见面的父亲,他不由又唱起了家乡那首难忘的歌谣:
一籽落地,万颗归仓,干人的日子,眼看要变样!
天要发红。
地要放光,我们的红军,明年就回乡!
……
唱着唱着,不禁又想起了他最后一次离开家乡的情景:
那是一九三五年,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开始长征以前,他随爸爸回家探望妈妈和妹妹重返部队的时候。
他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是一个二月的春夜,江边的翠竹已经抽出嫩笋,蚕豆也已经开出紫莹莹的小花,在一片温馨的夜色里,妈妈和妹妹撑着小船,把他和爸爸送过了静静的后江。
他记得那一夜有月亮,江水在月光下一闪一冈的。当他和爸爸到了西岸,妹妹拄着竹篙站在小船上望着他和爸爸走远的时候,嘴里就是唱着这支歌为他们送行。
他记得,他和爸爸走了好远好远,已经望不到妈妈和妹妹的影子了,还听到月光卫不断传来这支歌的余音。
本书由炫书网提供下载
那春夜,那月光,那初开的蚕豆花,那小船,那歌声,就是故乡在他童年的心灵上留下的最后一幅图画……
啊,如今小司马,在这荒凉的戈壁滩上,又一次沉醉在这家乡的歌曲里。
他唱着,唱着,眼前不禁又浮现出月光下的后江,小船,妈妈和妹妹那渐渐和月色融为一体的身影……
可是,这时罗大勇突然把他的歌声打断,对他说道:“小司马,你快别唱了,别唱了!”
“为什么呢?”
小司马终止了歌声,眨巴着闪闪发光的大眼睛,直瞪瞪的望着罗大勇。
他见罗大勇不答话,只低着头儿闷闷的,便又说道:“我不明白,难道你不喜欢咱们达县老家的歌谣吗?”
过了好久,那罗大勇才说:“我喜欢,可是我怕听它,一听到这些歌,我就想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