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1/4 页)
马柱是长城筑路公司第二批3ooo员工之一,他是蒲城人,跟他在一个小队的,有同官、白水、富平等地5o多个,另外5o多个是第一批员工,也是他们的师傅。
马柱今年只有17岁,是家里的老三,有2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家里就5亩薄田,爹娘操劳大半辈子,去年才刚刚给已经37岁的大哥说上了媳妇,二哥35岁还在那吊着呢。
马老栓总是在四下无人的时候,给自家老婆子哭诉自己没本事,年龄小的马柱没少听到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马柱很想给家里帮忙挣钱,好让二哥能早点说上媳妇。
马柱没念过书,他刚开始想去投军,因为邻村杨长久多少和他家带点拐弯的亲戚关系。但爹是个倔脾气的人,总说杨长久是拉杆子的不让他去。自己除了帮家里做点农活,平日就在附近四处打听那里有活可干。
去年9月底的时候,杨长久带着自己的警卫回家,马柱远远就在土坡上看见了,他的警卫也是附近村子的,小时候还跟自己一块玩过,看见马柱就问他最近干啥呢。
马柱说还能干啥?除了找活还是找活,警卫笑着说你咋不去西安城里呢,那里招人呢,管吃管住,一个月3块钱工钱,主要就是修路、建房,就算没活干的时候也钱。
马柱生平第一次叫了杨长久一声哥哥,杨虎成点点头说真有这事,你要想去的话我给你写个条子,保准不唬人。
四壁皆涂的家里,马柱将条子递给了马老栓,其实家里的男人没一个识字的,唯一认识几个字的就是嫂子李桂花。嫂子是二婚,她原来的男人死了,嫂子小时候家境好念过些书,可是闹革命的时候,家里被抄了,男人又没了,带着一个闺女就改嫁给了老实巴交的大哥。
嫂子其实很得家里人关心,人是顶好的,她看了马柱拿回来的条子,说是杨虎成写的,上面写着:“兹介绍蒲城良善17岁子弟马柱,进入筑路公司,落款是杨虎成。”马老栓听完还是不放心,就拿着条子去问了村里的一个先生,先生在县里的中学教书。
先生看完条子说没问题,这是好事,现在省里正在修从潼关到西安的驿道,近万人在那里劳作,这个筑路公司是省城几个大商人成立的,听说吃的好、钱也及时,现在要进去可不容易。
于是经过全家人的表决,马柱第二天踏上了去西安的路,其实第一个举手的就是马老栓自己,他还盼着自己和老三今年多挣点钱,想办法给老二说媳妇呢。
经过近4个多月学习和工作的马柱,回来的时候带着2o块大洋,其中有3块是奖励,5块是过节和加班费。他跟着师傅学的是下炮眼,在凿山的时候,他奋不顾身推开了一个被震晕的同事,获得了3块钱的奖励,他回家之前,牛耳山已经快被挖空了。
由于工期很紧,筑路公司是分批放假的,他是最后一批7天假,过年那会回家的只有5天假。马柱回家之前管事就交待,只有7天时间,快去快回,马上就要大开工。马老栓看着小儿子穿着一身板正衣服,远远离去的背影,脸上乐开了花,老二的媳妇有指望了。
令马老栓高兴的是,听儿媳妇桂花说,老三学问可大了,认得字比她都多。更令他高兴的,是马柱教给他的肥料知识,在家里这几天一直在给他教。
就在马柱急急火火赶回公司的时候,富平仁智镇最南边的一个村子里,李三奇也辞别了送别自己的家人,踏上了返回周至的路。
李三奇属家里的第二子,之所以叫三奇是生下来不哭、一直到5岁都不会说话、但却很聪明,所以被村里人称为三奇,他爹干脆就给他起名李三奇。
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家里还算殷实,小时候读过学堂,后来小学堂经费被克扣,办不下去,年龄大了的他,就到西安投奔他远房叔叔,叔叔介绍他进入了商团。
他所在的是1营1连1排3班,他任班长,直属赵青山,1营是放假最晚的一个营,回来的李三奇,差点没被家人的口水淹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才说服了家里人,
父亲还算是比较开明的,特别是听到商团的少东家,就是仁智镇司家少爷的时候,父亲终于点头认可了,仁智镇司家虽然生惨案,但名声还是不错的。
回家的李三奇穿着军便装,军便装的设计借鉴了中山装和休闲装,裁剪的非常得体,加上收腰和立体感很强的裤子,显得李三奇英姿勃,无休无止的军士养成教育,让李三奇越英武,这次回家他的转变,让家人着实大吃一惊,想通了的父亲这几天一直带着儿子走亲串友,很是惹的不少亲友家的妙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