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1/4 页)
还没等陆风说话,隆滴便上前介绍陆风道:“单于,他就是大汉的新亭候,新任晋阳太守,素有‘吴郡三才’之称的陆风陆子城。”
一看见隆滴,沙比便道:“军师果然被人劫持了,想不到新任的晋阳太守果然是陆子城。”
随即,沙比又道:“陆子城之名,我早有耳闻,想不到今日竟败于你手,真是天意啊。”
一听沙比这么说,陆风也无奈的叹了口气。
沉默了片刻,沙比说道:“大丈夫一生,当顶天立地,马革裹尸而纵横天下,今日败了,我又夫复何言?”
说完,沙比竟拔出腰刀,自刎而死。
而沉默了片刻以后,那剩下的几百人竟也争相自刎而死,竟无一人苟且求生。
见此情景,陆风叹道:“此数百人可比田横之五百死士啊。”
随即,陆风又道:“将它们的尸首好好掩埋了吧。”
打扫完战场,掩埋好尸体,扒开谷口,路风一行人便出了谷。而刚一出谷,就见徐晃和皇甫立二人迎面而来。
见陆风来到近前,徐晃便道:“主公,我们已经摧毁了匈奴人的大营,缴获钱粮无数,军马甚多。而具体数目还没有点算清楚,荀大人恐主公有失,便令我等前来接应。”
陆风道:“文若真知我心啊。”
接着,陆风又道:“此战大获全胜,我们应该好好庆祝一番呀。公明若无他事,就随我们先入营吧。”
说完,陆风一行人便进了军营。
第五十六章 战后余音
更新时间2007…10…14 3:57:00 字数:2735
入营以后,陆风便问隆滴道:“先生本是汉人,为何要作匈奴人的军师呀?”
隆滴道:“大人初到并州,不知大人可曾听说过前任并州别驾丛思之名?”
隆滴说完,陆风摇了摇头,并目视左右,询问贾诩沮授等人。
只见沮授起身问道:“可是丛思,丛九渊?”
隆滴道:“正是!”
“原来先生竟没有死。”沮授惊讶的说。
“虽生犹死。”隆滴无奈的说道。
“那,断愁谷旁之军营,可是先生所立?”沮授问道。
“不错,正是在下当年所立。”隆滴答道。
沮授想了想,说道:“先生大才,沮授不如。不过,先生为何要助纣为虐,助匈奴人凌犯我大汉子民呢?”
隆滴道:“我虽曾为大汉官吏,因没有贿赂宦官而获罪,而我的家人,却全都被大汉腐败的朝廷虐杀了。蒙匈奴左贤王眷顾,我侥幸得生。我既然还活着,为什么就不能回报一下大汉的朝廷?”
隆滴说完,陆风便道:“大汉朝政腐败,宦官专权,此事人所共知。先生和大汉朝廷之间的恩怨,没有必要转嫁在大汉的百姓身上啊?难道先生曾经不是大汉子民吗?”
隆滴道:“大汉之子民,亦是愚昧无知之人,一旦为人所构陷,竟群起而诋毁,谁又能分辨是非曲直?而朝廷如此之腐败,竟还想做一方顺民,此诚愚昧至极,故此,吾又何须怜悯之?”
见隆滴竟说出如此无理之言,沮授便道:“先生数年前的冤案,授也有所耳闻。虽先生含冤不平,然先生毕竟是大汉臣子,既为臣子,就应该恪守君臣之道,先生怎么能背主投敌呢?况且,先生竟帮助异族人凌辱自己的同胞,敢问先生良心何在?”
隆滴道:“良心之存,在于天理,而今天理都不在了,还要良心作甚?”
隆滴一语既出,满座皆惊。
沉默了半晌,陆风说道:“不管怎么样,先生毕竟是汉人啊。先生助匈奴人欺凌汉人,这是不顾民族大义;又襄助外邦对抗大汉朝廷,这是置国家大义于不顾;不仅如此,你还违背忠义之道,竟然背主求荣,丝毫不念君臣之义。有此三不义,你还有何面目苟且于人世?”
隆滴道:“陆大人辩才了得,我早有耳闻。然陆大人若处在在下之境地又当如何?我虽是汉人,却蒙左贤王再生之恩,故此,我便要为左贤王效犬马之劳。而大汉朝廷,昏君灵帝,对我并无恩德,我又为何要顾念君臣之义?况且,我还有功于朝廷,先前并州若是没有我丛某,早就成匈奴人的牧马场了。而灵帝居然不分是非黑白,自毁长城,我难道就应该引颈就戮吗?”
听了隆滴的一番话,众人又都无奈了。
而旋即,隆滴又道:“天地不仁,以百姓为猪狗;朝廷不仁,便以大臣为猪狗。而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