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经略西北(第1/2 页)
又是设置经略使,又是任命州府官员的,如此看来,定难留后这个职位肯定是不会再有了。
从今往后,这定难五州就算是彻底的划归到宋国名下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虽然不情愿,也只能勉强答应,先不说没起事之前,那李继捧就有把定难五州交出去的打算,就更别论此时他们党项部族早已经气候不再,也没什么反抗的能力了。
不过也不用太过沮丧,宋人要的只是那两座破城,而那些草坡山谷,仍然会是属于他们党项人的,今后大家团结一些,好好发展几年,等部族重新壮大之后,宋人在西北的布置,差不多也应该烂的差不多了。
到时候,再把族人聚集起来,向宋国讨回这个定难留后也就是了。
只是说是说以后要团结,但目前的状态,可没有半点想要团结的样子,在苦等赵老大指令的时候,银州城内的各部族首领早已经为了分配粮食的事争的不可开交了。
被锁在这一个小城里,也没什么事可做,于是就把多余的精力,全花在吵架这件事上面了。
这救命粮,该怎么分,算数能力很差的长老们,始终都没能争出一个高下,负责保管粮食的细封氏代首领,差不多都快被人挤兑的自闭了。
所以当李大帅邀请他们过去商讨有关定难五州的后续事宜的时候,细封氏也是第一个跳出来,表示愿意臣服大宋,愿意听从任何安排的党项氏族,什么条件都答应,只要赶紧放他们回去就行。
一人妥协,其余人也很快表示赞同,于是谈判就很愉快地圆满结束了,接下来,部族的勇士们先行回返各自领地,愉快地与家中老小团聚。
至于诸位首领,暂时还要留下来与宋军一道处理余下的事情。
原属于拓跋氏所有的云州城,将会是银夏经略府和银州州府的所在地,经略使一职,将有杨继业暂领,包括他旗下的万余步卒,也将暂时驻守银夏两城。
被人从追击途中捡回来的李继捧,将会继续担任拓跋一族的首领,尽管此时的李继捧大人在历经磨难之后,已经半身不遂,但这种脑力工作,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况且现在有了经略府的庇护,相信也不会再有什么生命危险,一定能够胜任。
其他的部族内部事务,由得各部族自己去安排,就想他们之前预料的,宋人所要的,只是银州与夏州两座城池罢了,事实也是如此,目前能完全控制住的,差不多也就这两座城池了。
至于野外,野外仍有狼群出没,贼首李继迁也没捉拿归案,以后的路还很长,需要从长计议。
又过一月,诸事已定,李大帅也准备回京复命了,西北的事,暂时也就这样了,虽然没有彻底根治,但至少勉勉强强也算解决了暂时问题。
负责驻守银州城与夏州城的守军到位之后,义学新兵们就马不停蹄地展开了搜寻李继迁的任务。
百十组五人侦查小队,再次散播开来,仿佛一张巨大的网,定要将那贼首给找出来,然后缉拿归案。
在义学的小伙伴们还在黄土高坡间搜寻李继迁同学的时候,远在京城的大司农业终于结束了年假,准备带着婆娘远赴辽国析津府赴任去了。
在正月还没过完的时候,萧后就按照约定,提前把她儿子给送了过来,权当是过来汴京城留学来的吧。
一起过来的人还不少,光是伺候饮食起居的,就有百来号人,这么多人,就为伺候一个十来岁的小孩,真不知道有什么好伺候的,这是严重的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去辽国之后,必须要提一提,本来日子就已经过得挺磕巴了,还这么浪费。
另外属官也有十来个,专用的家庭教师也有好几个,数理化都齐全了,再加上极为百十来个,零零总总,统共人数竟然有三百多人!
这哪是过来当质子的,这分明把整个太子府都全给搬来了,的确有点过了,大司农不过只是提了句可以带几个人过来照顾饮食起居而已,她却听成了几百个?
等去了辽国,不但要指出她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另外这些人在京城的生活费,也必须给要过来,几百个人的日常花销,都能抵得上半个五里坡义学的日常开支了。
大司农搬了半个太府寺过去,都也才两百人不到,这其中一大半还是保卫科的护卫。
这次赴辽组建太府寺,带过去的官员,也就三十几个,不过在太府寺挂有正式官职的,才七个人,其他都是义学出来的临时工。
辽国本来也是有太府寺的,但他们那的官员,基本上一个都不准备用,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