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页)
士不仅关注而且多有议论,也有一些不了解和不理解的声音。有一位地方领导曾问:“价格调查有猪肉吗?”得到回答是“有后臀尖”。领导讽刺:“难道你们光吃后臀尖,不吃别的地方吗?”他可能觉得统计工作实在是太搞笑了。而实际上,市场上商品种类多如牛毛,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规格品,同质的商品才能进行量化和比较。猪头和猪蹄是不可比的。还有人认为代表规格品多年不变,其实,近年来我国不断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代表规格品,增加了汽车、汽油、移动电话、电脑及家庭服务收费、车辆购买使用维修费、电话月租费、有线电视费、非义务教育收费、健身活动收费、物业管理费用、自有住房需缴税费、旅游收费、上网费、物业管理费、教育软件开支等,这些情况,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网站上都可以查到。
PPI和CPI的关系
相对于PPI; CPI是一个滞后指标。但PPI对CPI有一定的传导作用,这种传导作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变化直接影响CPI的变化;二是生资料出厂价格的变化,直接引起生消费品的企业生成本的变化,间接影响CPI变化。例如石油价格涨价,会导致石化品涨价,石化品涨价导致化纤价格提高,进而导致纺织品和服装成本上升,从而推高消费品价格。因此在多数情况下CPI和PPI走势方向是相同的。
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可能的。但CPI与PPI持续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价格传导出现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以及政府对公共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
近年来,PPI上涨一直居高不下,而CPI是启而不动,始终在低位徘徊,出现了令人费解的现象,从理论上说,生产和消费是经济运行链条上的两个端点,产生价格指数主要反映生产领域的价格变动情况,即源头和中间商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处于价格传导体系的中上游;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主要反映消费领域的价格变动情况,即最终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处于价格传导体系的下游和终端。上游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将会逐渐传导到下游商品的价格变动。根据过去20年的经验数据分析,这种传导的时滞大约在一年半左右。
但从现实情况看,这种价格传导远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直接和直观。某些上游商品价格上涨能否传导到下游,主要取决于该类商品的供求状况、供求弹性和产业链条的长短。近年来上、下游商品间的价格传导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表现为传导时滞延长,传导效应减弱,有的甚至出现了传导“梗阻”等。另外,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经济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趋势在加强,在价格传导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溢出效应”,即企业通过薄利多销,扩大出口等方式消化掉了。如近两年,钢铁价格猛涨,但以钢铁为主要原料的汽车、家电价格不涨反跌,这说明,在目前的买方市场中,决定价格不是成本而是供需。
☆☆;
☆‘‘☆;
☆‘‘☆;
☆‘‘☆;
☆‘小‘☆;
☆‘说‘☆;
☆‘下‘☆;
☆‘载‘☆;
☆‘网‘☆;
第四节 通货膨胀都是坏事吗——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Inflation),不仅是最令经济学家迷恋的研究课题,也是老百姓们街谈巷议的热点。
顾名思义,“通货膨胀”,就是价格总体水平的上涨。当今年的100元钱,只能买到去年90元所买的东西时,当猪肉由上个月的8元钱1斤涨到本月的10元钱1斤时,当白菜不再是去年的1元钱1斤,而是3元钱1斤时,老百姓嘴里就会冒出一个经济学专用名词: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意味着一件“见怪不怪”的怪事:钱多了,但财富却少了。比如1949年的上海,人们可能要用一车的钱去买一盒火柴,甚至穷人用钞票做糊窗纸来抵御寒风。那时,正是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前夜。那一次通货膨胀,也是全球历史上罕见的超级恶性通货膨胀。
而大多数时候,人们容忍“一定限度”或是一定条件下的通货膨胀,猪肉、白菜涨价固然直接影响着自己的生活水平,但是,只要我们的工资也能跟着涨一涨,一切似乎都是可以接受的!
显然,通货膨胀将导致劳动力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