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我俩买了几笼大肉包吃了起来,今天将是漫长的一天,或许充满了危险,唯有填饱肚子才有精神。
过了一会儿,又进来几个外地人,有男有女,一坐下就高谈阔论起来,我留心注意听着,原来他们是与我们一样,都是偷渡的!
我吃了一惊,偷渡的事情怎么可以张扬呢?我眼睛望着道长,这帮菜鸟毫无经验,很容易被警察盯上的。
不多时,昨晚那个引渡的本地年轻蛇头终于到了。
“凡是没有护照签证要去老挝旅游的人都到齐了吗?”这个傣族青年人大声叫道。
我几乎晕过去了,如此的大声嚷嚷,哪里还是偷渡?
“现在收交身份证,办理过关手续。”他伸出手来对大家说道。
小食店里的众人纷纷交出了身份证件。
“你俩的。”他走到我们的桌前说道。
“你这是……”我大惑不解。
“办理老挝境内七日游。”他简单解释了一下手续方面的要求。
此刻,我才明白,两千块算是白花了,敢情此地本身就已经开放了用身份证组团短期出境游的手续,同瑞丽的缅甸游一样,只不过是七天,而以护照签证的方式则可以逗留一个月之久。
我心下颇有些紧张,但愿湘西小县城的通缉令到达不了这里,否则肯定是束手就擒了。
众人挤进了一辆微型面包车里,浩浩荡荡朝着边境方向而去。
磨憨边境检查站,有关人员对着身份证上的相片仔细的瞧了瞧我们的面孔,随即便放行了。
真的是太容易了,我心中暗喜,忐忑不安的心情终于松弛下来了,当是去财消灾了。
老挝王国方面的手续更加简便,只要每人缴纳了十元人民币,折合老挝币一万五千元,就顺利过关了,踏上了老挝王国的国土。
第十五章
琅勃拉邦北部山区,连绵无际的原始密林,一条公路蜿蜒于峰峦起伏的群山之中。公路上看不到行人,车辆也极为稀少,感觉就像是五十年代的湘西一样,只不过公路两侧生长的成片参天古木,在内地则是早已经见不到了。
道路颠簸不平,据说这还是越战时期,中国筑路工程兵修建的,已经风风雨雨三十多年了。
晌午时分,司机告诉琅勃拉邦的勐塞到了,面包车将折返勐腊,大家可以完全自由活动七天。勐塞省公路上每天都有固定班车北上至勐腊和昆明,届时人们可以搭乘回到国内。
勐塞坝子是省会所在,几排两三层的木制竹楼,一条不太长的狭窄街道,店面基本上都挂着中老两国文字的招牌,其中有一间写着“湖南餐馆”,下面的小字注明兼有住宿。
我和岳道长径直的走进了这家小店。
老板姓罗,湖南隆回人,乡土口音很重,乍见家乡来的客人,显得尤为热情和健谈。
他曾于越战时期的七十年代初来到过老挝,隶属于成都空军的高炮十五师,负责掩护这里筑路的中国工程兵。
“罗老板,你知道勐塞这里有一个中国筑路303支队的烈士陵园吗?”我问。
“当然知道,我每年都去祭奠战友呢。”他告诉我当年一同当兵的湖南隆回老乡就有牺牲后埋葬在这里的。
“可以带我们去参观一下陵园么?”我客气的询问道。
豪爽的罗老板满口应允。
我们在他的店里吃了中饭后,他弄来了些烧纸香烛什物,并找来了三辆自行车,我们便骑着车子前往那座烈士陵园。
中国筑路部队的烈士陵园坐落于勐塞的新西线六公里处,背倚青翠的峰峦,前面是通往湄公河下寮方向去的公路。陵园大门两侧的水泥柱子上镌刻着毛泽东的两句诗词: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陵园内无人看守,里面树木繁密,一座座简陋的水泥墓碑掩映在了苍翠的绿荫之中。我一排排的寻找过去,人名旁边刻着烈士牺牲的时间,看到大多数都是一九七一年五月十四日阵亡的。
罗老板告诉我,这些人大都是美军F4战机的一次空袭中死去的,包括他的几名隆回战友。他在战友的坟墓前摊开香烛祭扫,我和道长则慢慢的向陵园山脚深处一路寻找过去。
终于,在一株硕大的木棉树下,我看见了那座坟墓。
墓穴隐匿在灌木丛中,三十多年了,从未有人打扫过,水泥墓碑上面生满了绿色的青苔。我蹲下身,用手指轻轻的刮去了覆盖在名字上的苔藓,露出了粗糙的字迹:皇甫哲人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