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3/4 页)
主要力量之一。此外,法国实施的法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适度的政府干预和保持公共事业国有经济成分,以及实施全民社会保障和最低工资制度等,对中国的决策者印象深刻。
中法两国心目中的对方(3)
然而,对中国公众而言,法国则又是罗曼蒂克的同义词。当“中国文化年”在法国搞得有声有色之际,法国《解放报》驻京记者皮埃尔·阿斯基就“中国人眼中的法国”为题,专门到北大随机采访法语系学生,得出的结论千篇一律,几乎都是两个字,法国人很“浪漫”。阿斯基对北大学生对法国如此简单的结论颇感沮丧,便在报纸上撰写长文,指出法国除浪漫外,还是许多世界重大发明的故乡,法国不仅是一个传统文化大国,也是世界经济强国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大国。在我撰写此书时,正值法国在华举办文化年,特别是令人难忘的文化年开幕式,法国现代音乐大师让·米歇尔·雅尔在紫禁城午门举行的激光晚会气势恢宏、神奇魔幻,给人一种鲜有的强烈的震撼。整个晚会万观众,不,准确地说是整个京城、整个中国好评如潮。然而,只要看一下翌日全国各地的报纸评论,还是两个字,法国人真“浪漫”!
其实,这种“浪漫的法国人”的印象对普通中国公众而言,不仅是对法国的第一印象,也是惟一的印象。在法国文化年开幕之际,《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对380 名不同年龄和职业的北京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包括学生、教师、银行职员、公务员、律师、摄影师、工人、市民等。84%的人首先想到的是法国人浪漫,68%的人表示要到法国旅行,36%的学生想到法国留学,67%的人有兴趣学习法语,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精确的语言,54%的人认为雨果是法国最伟大的作家,51%的人最喜爱的足球明星是齐达内。在受众中,最熟悉的法国关键词依次为皮尔·卡丹(90%)、戛纳(88%)、家乐福(72%),只有14%的人知道代表法国航天技术的阿里亚娜火箭。
对法国浪漫的看法还可以从我在巴黎工作遇到许多国内来的朋友处得到佐证,他们每每谈到法国时,总是对法国的浪漫喋喋不休和对法国的精品文化及生活方式流露出由衷的赞美,甚至连我能讲法语也被视作一种福分。在这些朋友的眼光中,或置身繁华的都市,或宁静的乡间,法国男女随时随地的热吻强化了对法国罗曼蒂克的印象。无论是法国作为国家、还是巴黎作为城市都是世界上最浪漫的,所有的人都是为了享受生活才来到巴黎。我有一个外甥女,在上海上大学三年级,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到法国的商学院学习奢侈品品牌管理。据她说,在中国持她这样想法的女孩很多。
当然,除了法兰西的浪漫外,中国人对法国人的看法还有很多。我在前面第二章曾谈到法国文化对中国人的重大影响。在中国人心目中,法国是世界文化大国,是雨果、巴尔扎克等世界文学巨匠的故乡。法国人是有教养、文明,懂得生活情趣的同义词,但对中国人印象最深刻的还莫过于法国人的极端自由。我在巴黎接触到的大多数中国朋友认为法国人没有任何约束,活得很潇洒且很真实。正是法国人思想上的独立性和自由化,才使法国给世界奉献了无数思想家、艺术家和建筑大师。不过,法国人个人至上的自由主义思想对信仰国家至上的中国人来说,认同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大多数同胞对法国人频繁、甚至无端的*感到不可思议,甚至予以批评,认为将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是不足取的。当然,也有一些朋友对此表示认同,认为法国人的思维和体制符合人的本性,人与人的利益冲突可以本能地发泄,又可通过法制的游戏规则予以调整。一个表面看来混乱嘈杂的社会,经过*、*、与政府或雇主谈判等程序,在利益分配得到均衡后重新恢复平静。然而,不管你如何理性地看待法国社会的利益调整体系,一个工潮迭起、各执一词的国家是很难对准备国际化经营的中国企业产生吸引力的。不少中国的企业家朋友对我说,他们很想在法国投资,认为法国是欧盟的核心市场,在法国的市场存在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但法国的劳动和社会成本实在太高,不是创业的理想场所。
当然,要说国人对法国的印象,还有许许多多,需要一提的是法国人的爱国主义。法国人天生爱批评,骂政府天经地义,不骂白不骂,但对祖国法兰西充满深情,骂法国的几乎没有。旅居法国这么多年,我从未发现过有人批评法兰西。我曾和新华社记者专门聊过此现象,可以说,在巴黎工作的中国人对法国人的爱国主义都印象极为深刻。硕大无朋的法兰西体育场,每场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