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页)
数不清的彩蝶绕花而飞,一群接着一群,彩蝶谷之名果真名副其实。
一座石山下,数间木屋错落有致。屋前空地,凉着各种草药树根。种种药味混合,倒不是十分难闻。
把那昏迷的男子安置在最右边的小木屋后,杨雪儿便到膳房煎些驱寒之药,而徐贞则拿起长剑,到山后的碧绿潭练剑。
药煎好了,杨雪儿刚把药倒进碗里,忽然听见脚步声,往外看去,惊喜万分,遂走出去,欢喜道:“师傅,您可回来了?找到龙角兽没有?”
杨雪儿口中的师傅竟是一名容貌极美,仪态优雅,白衣飘飘,衣着虽淡素但却凤仪万千的女子。乍看过去,年纪比杨雪儿大不了多少。
她摇了摇头,道:“师傅按着奇异经书所描述的环境,寻了好几个地方,都没发现有龙角兽的踪迹。或许书上所写,乃前人所编造,世间上根本没龙角兽这样的怪兽。你在熬药给谁喝?你们带了病人进谷吗?”
杨雪儿赶紧点头,略有担心地把救人一事说了出来,最后道:“这彩蝶谷从来没有男人踏进过半步的。师傅不会怪弟子擅作主张吧?”
白衣女子道:“傻丫头,救人性命乃大事,师傅又怎么会怪你们呢。”说完便向小木屋走过去。
杨雪儿赶紧跟上,心想:师傅总是这么神,像是有未卜先知的本事。没问便知道病人在小木屋里。
白衣女子一见到躺在床上的男子,不禁愣了一下,脸色有点疑惑。
杨雪儿小声问道:“师傅,怎么啦?”
白衣女子道:“没什么,只是觉得他长得很像一位故友。”
杨雪儿道:“原来如此。我去把御寒药端来,让他早点醒过来。师傅再向他询问吧。”
白衣女子却摆手,道:“不必了。御寒药并不能让他苏醒过来的。”
杨雪儿一惊,道:“难道他受了很重很重的伤?”
白衣女子道:“师傅只是从他的耳根后的两条黑脉判断的。未必能准。等仔细诊断后才可知道。”
杨雪儿道:“那师傅快快替他诊断吧。徒儿先行告退。”说完便掩门离去。
过了一刻,白衣女子从小木屋里出来,眉头深锁走回居住的屋子。杨雪儿奉上热茶,问道:“师傅,那人到底受了什么样的伤?”
第170章:古琴铮铮诉衷情3
白衣女子道:“此人被阴阳两股内力所控,经脉已紊乱。但最糟的是被冰寒的水浸泡多时,体内阴寒之气大盛,致心血逆转。怕是命不久矣。”
杨雪儿听完不禁有点心酸,道:“是什么人如此惨忍把他伤成这样?”
白衣女子却脸色凝重,低头苦思,不作答话。
杨雪儿以为师傅因束手无策而良心受谴,道:“或许天注定他有如此大劫。纵使救不了他的性命,但咱们尽过力便行了。师傅,你刚赶路回来,先去歇息吧。”
白衣女子忽然自言自语:“不行,不能让他死的。我一定要找到医治的办法。”突然站起,走到案台边,专心翻查古典医书。
杨雪儿有点疑惑,不知道师傅为何如此在乎那位陌生男子的生死?虽说救人治病是大夫的天职,但既然说了那人的病无法医治,为什么还要固执为之呢?
她由师傅照顾长大,但对师傅的过去一概不知。当然猜不到师傅此时心中所烦所忧。
原来白衣女子便是魔月教三圣使之一的张若琳。当年她从袁宅救走父亲霸天之后,心灰意冷,独行江湖。她心中对于晋念念不忘,不过知道有些事是不可为的,若偏为之,伤得更深,仇恨更大。与其纠缠不清,不如痛快割舍,不闻不听,孑然一身并非是件坏事。
后来,她因采药误入一山谷,却惊喜发现这里终年百花盛开,芬芳扑鼻,如仙境般美,决心居住于此,帮山谷取名为彩蝶谷。
一个人独住这么大的山谷,孤独难免,却无欲无求,怡然自得,倒也逍遥。她有时出外游历,遇上病人便出手医治。她医术高明,加之貌美,受到她恩惠的人都尊称她为彩蝶仙姑。久而久之,名气渐大,远传千里,患有奇疾的人纷纷涌往彩蝶谷求医问药。当中竟藏仇敌,趁机行刺,幸好张若琳反应迅猛才得以保命。
张若琳从不认为自己是救世菩萨,替人治病也看缘分,遇上则医,否则前来求医的一律不理。为避求医之人,她独自远离彩蝶谷,往云南、贵州之地走一圈,顺道采药。半年之后才回,并在谷口栽种了曼陀罗与紫嫣红,立牌告示,不准任何人进谷骚扰或是求医。自此之后,彩蝶谷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