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顶着天。欧洲人常以他的画像装饰在地图册里;至今依然称地图集为〃阿特拉斯/Atlas〃。)
然而;只要你认为自己必须事事获得成功;上面所讲的〃出走〃以〃寻求自由〃就是难以实现的。惧怕失败是我们社会的一种强大恐惧心理;从孩童时期别人就向你灌输这种恐惧感;而这种恐惧往往将终身陪伴着你。
你或许会惊奇地得知;世界上并不存在失败。所谓失败;只不过是别人对你应该如何做某件事的看法。所以;一旦你相信没有必要事事都按别人的意图去做;你也就不会失败了。
然而;有时你根据自己的标准也未能完成某项具体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关键是不要将这件事与你的自我价值等同起来。你在某一具体事情中的失败并不等于你作为一个人失败了;你只不过是在某一具体时刻中未能成功地进行某一具体尝试而已。
你可以设想用失败来描述动物的行为。比如一条狗在那儿叫了15分钟;有人便评论说;〃它叫得实在不大好;我最多给它打3分。〃这是多么荒谬!动物是不可能失败的;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评论自然行为的标准。蜘蛛吐丝织网;但并不存在成功或不成功的蜘蛛网。猫逮老鼠;如果一次逮不到;它会再去逮;既不会躺在地上发牢骚;抱怨自己没能逮住那只老鼠;也不会因此而精神崩溃。这只不过是自然行为!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这种逻辑推理运用到你自己的行为之中并不再惧怕失败呢?
希望取得成功的原因来自我们文化传统中最具有自我毁灭性的四个字;你成千上万次地听到并使用的这四个字〃尽力做好〃!这就是渴望取得成功这一心理的根源所在。〃不管你做什么事;尽力做好。〃可是;如果一般骑自行车郊游;或到公园去随便散步;又有什么不对的呢?在你生活中;为什么不能仅仅去做一件事情;而并不〃尽力做好〃呢?〃尽力做好〃这种误区心理会使你既不能尝试新的活动;也不能欣赏目前的活动。
我曾接待过一位18岁的高中生;名叫卢安。她满脑子都是想要成功的概念。她是个标准的全优生;踏进校门以来就一直如此。她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拼命读书;做作业;因而没有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她简直就是一架储存书本知识的计算机。可是;卢安非常羞于和男孩子接触;长到这么大还从未同男孩子拉过手;更别说约会了。她养成了一种神经性抽搐的习惯;每当我们谈及她性格的这一方面;她的面部就会抽搐。卢安一心想做一个出色的学生;并因此而忽略了全面发展。在询诊中;我问她;在她生活中什么更重要一些;〃是你的知识;还是你的感觉?〃她自己也搞不清楚。尽管她是个出类拔萃的优等生;但她却缺乏内心的安宁;而且实际上非常不幸福。在询诊之后;她开始重视自己的情感;她用学习课程的顽强精神来学习新的思维方法。一年之后;卢安的妈妈打电话给我;说她女儿在大学一年级英语考试中有生以来第一次得了个3分;她非常担心。我告诉她;这是件大好事;正说明她女儿在其它方面开始有所用心;说明她在全面发展;当妈妈的应该带她到饭馆里好好庆贺一番。
你为什么非得什么事情都要做好?谁又在给你记分呢?关于尽善尽美;温斯顿。丘吉尔曾讲过一句著名的话;这句话表明总想取得成功的心理会使你陷入何种惰性之中:
〃唯尽善尽美者为上〃;这句格言的含义就是两个字:瘫痪。
是的;事事追求完善;都要拼命做好;这会使你自己陷入瘫痪。也许你在生活中;可以确定一些自己真的想尽力做好的事情。但就大多数情况而言;尽力做好;或仅仅是好好地做这种心理本身便是阻碍你做事的障碍。不要让尽善尽美主义妨碍你参加愉快的活动;而仅仅成为一个旁观者。你可以试着将〃尽力做好〃改成〃去做〃。
尽善尽美主义意味着惰性。如果你为自己制定尽善尽美的标准;那么你便不会去尝试任何事情;也不会有多大作为;因为尽善尽美这一概念并不适用于人。它也许只适用于上帝;但你作为一个人;不必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
你如果有孩子;不应要求他事事都要努力做好;因为这要求会使小孩子产生精神瘫痪和怨恨情绪。相反;你可以和孩子们谈谈他们似乎最喜欢的那些事情;并可鼓励他们在这些方面努力(而不是〃尽力〃)做好。至于其它活动;〃去做〃要比〃尽力做好〃更为重要。例如;应该教育小孩打排球;而不是让他们站在一旁说〃我不行〃。只要孩子喜欢;就应鼓励他们去滑雪;唱歌;画画;跳舞等等;而不应仅仅因为他们可能做不好某件事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