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诟骂的人物。作为艺术家他需要保持本色,他也不能不保持本色。创作需要保持本色,也只有保持本色才能创作。所以艺术家需要勇气,需要独立不群,甚至需要孤傲狂妄。柏拉图谓:“薄世荣而修天道,则庸人斥之为狂妄。”《柏拉图五大对话集》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二年版第267页。叔本华称:“具有天才禀赋的人总是孤僻厌世,不讨人喜欢。”《叔本华论说文集》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403页。培根则慨乎言之:“下德法得到民众的赞许,中德法获得他们的钦佩,上德法则不获理解。”转引自《叔本华思想随笔》第31页。所以“伟大的心灵在这个世界更喜欢独自自己与自己对话。如果他屈尊降贵和凡夫俗子们谈话,那么,这其中的空虚乏味立刻会把他拽回到自己的独白中”。同②第403页。再说一遍。天才或艺术家是不适应者,是牺牲了对社会的适应,从事创造活动的人。这就是弗罗姆说的一个内心充实的、正直的人,“常常可能不如不择手段的邻居那样成功,但他会有安全感、判断力和客观性。这些东西使他不太容易被命运和舆论左右,并在许多领域中增强创造性工作的能力。”《精神分析与宗教》第50页。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曾写下这样一段箴言:
“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在多长的时间里,以及在怎样的层次上他能够甘于寂寞,无须得到他人的理解。
“能够毕生忍受孤独的人,距离孩提时代以及代表人类动物性的社会最近。”《克尔凯戈尔日记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03页。
他还作过这样的表白:“我宁可和传播家丑的老妇交谈,其次是精神病人,最后才是非常理智的人们。”同⑥第2页。由于他不能按世俗的方式处世待人,而坚持以“最确切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思想”,因而“被视同疯子,遭人怠慢”。人们很容易把才华出众、恃才傲物、棱角分明的人视为狂人。克尔凯戈尔也知道:“要是我也像当今真正的伟人那样,十分之一的精力花在理智的追求上,十分之九的精力花在追名逐利,斤斤计较我微不足道的工作能否得到金钱和荣誉的充分报酬上,那么我也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一个受人尊敬高山仰止的人物。”《克尔凯戈尔日记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15页。台湾学者傅佩荣对克尔凯戈尔评述说,他的性格与一般人格格不入,“譬如,他在宴会上同别人聊天,聊得最开心的时候,往往会忽然产生一个念头,觉得自己非常可耻,竟然与群众处得这么愉快。”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8 因正常而反常,因反常而正常(3)
“克尔凯戈尔只有在离开群众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关怀群众,若是与群众在一起,则会感到恶心不已。他认为群众基本上是‘庸俗’的。聊天的话题总是离不开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和流行娱乐。虽然这是相当正常的事情,可是克尔凯戈尔对这些言论却非常不能忍受。他有一次甚至说,‘每当我在宴会中和别人谈笑风生时,就会有一种冲动,想拿一把枪自杀算了。’因为他觉得这种生活充其量不过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哲学与人生》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162页。他对群众的这种态度,在他谈到苏格拉底探索“做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的问题时,表现得最为彻底。他认为苏格拉底“所真正表明的是:那庸庸碌碌的千百万人不过是一种假相、一种幻觉、一种骚动、一种噪音、一种喧闹等等。从理念的角度看他们等于零,甚至连零也不如,因为这些人竟然不能以他们的生命去寻找理念”。同①第129页。这是苏格拉底的态度,也是他的态度。
像克尔凯戈尔这样的人与所谓的庸众拉开的距离太大了。其实,这正是艺术家、哲学家乃至科学家们的通病,不如此便不足以成为什么家。杨振宁就强调:“保持一定距离在任何研究工作中”都是必要的。不仅仅“在艺术和文学创作上”如此。他指出,“在最权威的爱因斯坦的科学传记”中,“作者选择这样一个词来描写爱因斯坦的性格:孤持(apaitricss)”,并引述道:“与其他人保持距离:单独地、孤立地、独自地(牛津英文词典)。的确,孤持、距离、自由眼光是互相联系的特征。是所有科学、艺术与文学创造活动中一个必要因素。”《曙光集》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380页。
从世俗观点看,不能不说他们是有严重缺点的怪人。但明代张岱却说“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一个人如果完美得连一缺点都没有也就意味着纯洁得连一点人情人性都不存在了,那还算人吗?只能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