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了160位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居民的姓名,给他们每人寄出一封连锁信。信中附有一位马萨诸塞州股票经纪人的姓名和地址,此人工作在波士顿市,住在沙伦市。信中他要求每人把自己的姓名和地址写在信封上,然后再把它寄给离这位经纪人最近的朋友或熟人。比如,你住在奥马哈,你的一位堂兄住在波士顿城外,你就把信寄给他,即便堂兄本人并不认识这位股票经纪人,他很可能还要再绕两步、三步或四步才能把信送到股票经纪人手里。当这封信最终到达股票经纪人家时,米尔格莱姆想看看这封信的经手人的名单,以此来研究一个从某一地区随机选出的人与另外一个地区的另一个人之间的联系的紧密程度。米尔格莱姆发现大多数信经手了五六个最终才到达股票经纪人处。六步分离(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这一概念就来自该实验。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3)
人们如今对这一词语耳熟能详,以至于很容易就把米尔格莱姆的惊人发现忘在脑后。多数人的朋友圈子并不大,而且涉及的领域也不广。在一项著名的研究中,一组心理学家要求住在曼哈顿北区达科曼住宅小区的居民说出与他们关系最亲密的朋友的姓名;结果发现所谈到的朋友中,88%都与被调查者住在同一幢楼,有一半甚至与被调查者住在同一层。总的来说,人们所选的朋友往往与自己属于相同年龄层和相同民族。但是,如果这个朋友就住在隔壁,年龄和民族就变得不重要了。可见,朋友之间的近距离比他们拥有的共性更为重要。另一项对犹他州大学的一些学生所做的研究发现,如果问某人为何会对另外一个人友好,得到的回答是因为他和这位朋友对事物的看法相似。但是,如果真的测试这两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就会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其实就是他们参加过共同的活动。我们常常会与那些同自己共事的人或与那些与自己做事方式相似的人成为朋友。换句话说,我们并不是在挑选朋友本身。我们往往和那些与自己生活工作在同一个小空间的人发生联系。因此,生活在奥马哈的居民就不会与远在马萨诸塞州沙伦市的居民成为朋友。米尔格莱姆当时写道:“我问我一个非常聪明的朋友,连锁信需要经过多少人才能最终抵达,他的估计是,从内布拉斯加到沙伦,这封信需要经手100个甚至更多的中间人。许多人的估计与此相近。当他们得知平均只需要5个中间人时,感到非常意外。不知为何,答案与我们的直觉不一致。”这封信到底是如何只走了五步就到达沙伦的?
答案是,六步分离理论并不是说所分离的步数是等量的。比如,当米尔格莱姆在分析自己的实验时,他发现许多连锁信都是沿着相同的不对称路线从奥马哈传到沙伦。有24封信送到了股票经纪人在沙伦市的家中,其中16封信是同一个人送到他手里的。此人是一位服装商,米尔格莱姆称他为雅各布斯先生。其余信件送到了这位股票经纪人的办公室,其中大多数是经两个人之手送到办公室的,米尔格莱姆称这两人是布朗先生和琼斯先生。所有这些信件的一半都是由这三个人送到股票经纪人手中的。大家可以想一想,从中西部的一座大城市中随机选出的几十个人各自把连锁信寄出去。有些人把信传给了大学熟人;有些人把信传给了亲戚;有些人把信传给了老同事。每个人所想的办法都不一样。但是最终,当这些散落在不同个人手里的信件即将结束旅程时,有一半却传到了雅各布斯、琼斯和布朗手里。六步分离法则并不是说每一个人都与其他人之间仅仅有六步之隔。它的实际意义是,个别一些人与其他所有的人相隔仅几步之遥,我们就是通过那几个个别人物与世界联系起来的。
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检验这一说法。开列一份包含40人的你的朋友圈名单(不包括家人和同事),并且往回推想同每一位朋友建立友谊的过程,直到推回到因某人发起活动而最终使你们之间建立友谊为止。比如,我交往时间最久的朋友布鲁斯,是我在一年级认识的,我是主动一方,这很简单。我遇到知己奈杰尔是因为他读大学时住在我朋友汤姆隔壁,而我认识汤姆是因为读大一时他邀请我打触身橄榄球(touch football)。奈杰尔成为我的朋友是因为汤姆的关系。当你把所有的关系回想一遍,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有几个相同的名字会反复出现。我有一个朋友叫埃米,她的朋友凯蒂带她进一家餐馆时我正在那里进餐,所以我就认识了她。我认识凯蒂是因为她是我的朋友拉丽莎最要好的朋友,而我认识拉丽莎是因为我们俩共同的朋友迈克A要请我去拜访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