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4 页)
这两三分钟的交谈,蓝雪梅觉得刘福田始终是一脸真诚、和蔼可亲的,她甚至怀疑以往张亮和希声老在背后嘀咕人家刘福田,是不是小资分子瞧不起工农干部的一种劣根性。
回到知青楼,雪梅把事情的经过说了说,然后就埋怨起张亮:“我说刘福田是个正派人吧,本来不想送礼的,你偏要送,偏要送,瞧,叫我多丢面子!”
张亮沉吟片刻说:“嗯,你去的真不是时候,大队部那么多人,刘福田怎敢收你的东西?”
希声也不以为然:“人家那是惺惺作态,你就当真了?把东西带上,带上,别把事情搞砸了!”
雪梅见张亮、希声如此坚持,也就不跟他们顶牛。吃过饭,冲过凉,看看时间过了八点一刻,雪梅拎上那个装着“前门”烟和“四特”酒的小拎包,准备出门。
张亮突然拦住雪梅:“慢!他妈的,这个刘福田,白天不好谈事情,怎么约你晚上去?”
“神经病!你疑神疑鬼干啥?”雪梅把张亮的大手拨拉开,一边走一边说,“人家白天忙,我亲眼看见人家下午正在开会,他哪有空?”
“好吧,我陪你一起去一趟。”张亮紧紧跟在雪梅后头。
雪梅坚决不同意。雪梅说走后门送礼又不是上山打老虎,人去多了更不好。当然,她心里还有一句话没说出口。你张亮是个二愣子,刘福田对你又没好印象,去了准会砸锅。希声也说,放心吧,八点多钟,村街上还是人来人往的,他刘福田敢怎么着。张亮想想也是,就不再阻拦,又絮絮叨叨地叮咛复叮咛,好吧,好吧,快去快回,别跟那狗娘养的胡扯八蛋!
雪梅不理张亮,轻盈而坚定地大步走了。她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拎着小拎包。那只拎包是雪梅用彩色尼龙线自己编织的,款式和图案都别致而新颖,装上高级烟和高级酒,像是去走亲戚。雪梅心里有点沉沉的,觉得为一个招工指标付出的代价太大,她真可惜这几十块钱。说实在的,雪梅长这么大了,还从未见过父母花这么一大笔钱去走亲戚的。咳,现在却要去巴结一个八竿子也打不到的人。成事与否,还心中没数呢!
张亮和吴希声看着雪梅拎着礼物,走过散发着鸡屎鸭屎和羊粪牛粪气息的村街,走过那水车咿呀的水碓,再上了半月形的石板拱桥,过了溪,一会儿就变成个移动的小黑点,消融在月色朦胧的田野上。
张亮和希声在知青楼前的晒谷坪上坐着,看星星,望月亮,有一句没有一句地闲聊。他们都心照不宣,闲聊不过是想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雪梅能不能拿到那张招工表,真叫他们牵肠挂肚。在雪梅全家陷入绝境的时候,这个招工指标,简直是救苦救难的福音啊!至于雪梅是否安全,他们却没有太多放在心上。经过六七年磨练,雪梅成了个强劳力,一百多斤一担谷子挑在肩上,能一口气走五六里山路哩,他刘福田还能把个大活人怎么的?
那夜天上少云,月亮摆出一张寡妇脸,疏疏朗朗的星星,像燧石一样寒光闪闪,趴在黑色帷幕下的枫树坪有如睡去一般安静。霜降已过,小北风呼呼有声地在山谷中盘旋,更增添了几分惆怅,几分凄凉。张亮心里闷得慌,叫希声拉一支小提琴曲听听。希声坐着不动,说他自从考文宣队落了榜,已经好久不敢再拉琴了。张亮说你进不了文宣队,也不该把琴艺丢了啊!希声望着天上的星星,仰天一声长叹,拉好了琴又有什么用?愈拉愈叫人伤心!我唱支歌给你听吧。吴希声清清嗓子,轻声地哼了起来:
告别了妈妈,
再见吧家乡,
()免费TXT小说下载
金色的学生年代已经转入青春的史册,
一去不复返。
啊,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
曲折又漫长,
生活的脚印深陷在偏僻的异乡。……
这支歌的旋律很哀婉,很伤感,也很抒情。听着这支歌,张亮好像看到一个流浪者在大漠荒滩艰难跋涉,茫然四顾,希望和出路都杳如黄鹤,行走仅仅是一种惯性的行走。然而,曲调还是很好听的,词曲作者显然把遍地泛滥的苦难加以美化了。吴希声又把自己备尝过的辛酸糅进这首歌中,唱得非常投入,非常动情,把张亮的眼泪都快唱出来。
“我的妈呀,这首歌真感人,叫什么歌?”
希声说:“叫《中国知青歌 》,很易学的,哼两遍就会唱。”
希声教了两三遍,张亮果然就学会了,眼里湿润润地说:“我看写这支歌的人一定也是个老插,你看,把我们这些倒霉蛋的心情全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