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1/4 页)
“别以为你随便写两个字就叫敕令了。”
她几乎想见对方眼中那高傲而又轻蔑的神情。这就是她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如果说私下和同事议论还政皇帝考虑到他和睿宗的师生情谊还可以原谅的话,那么这样公开质疑武后敕令的合法性她又怎能姑息!盛怒中的武后立刻以拒捍制使之名将刘祎之逮捕入狱。
太后眼前的第一红人沦为阶下囚的消息,象长了翅膀很快传遍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人们惊讶着刘祎之被捕前的大胆,但更关心的还是谁将会填补首席宰相留下的空缺,然后再兴起新一轮的攻讦和倾轧,如此周而复始。太阳底下,原无新事。
深宫中的睿宗也听到了风声,为了避免太后猜忌,他一向不敢表露出对朝政的关心,但这次下狱的是他的授业恩师。虽然明知自己也是自身难保,说话未必有多大分量,睿宗还是鼓足勇气,写了份措辞婉转、情真意切的奏章,列举刘祎之的功绩,请求太后宽大处理。
睿宗虽然是个傀儡皇帝,但皇帝毕竟是皇帝,难得为人请命,太后总还是要给些面子吧。消息传开刘祎之的亲友都很高兴,认为事情有转机,纷纷向他道喜。刘祎之只得苦笑:“你们想得太天真了。太后临朝独断,威福任己,皇帝这么做只能加速我的死亡而已。”
刘祎之不愧是武后的知己,睿宗的上表令太后不再犹豫,为了将来掌权方便,留下刘祎之等于留下一名强敌。她不会给睿宗以收买人心的机会,更要让天下人看清谁才是真正的主宰,干脆连审判也省了,立刻下令处死刘祎之。作为对昔日宠臣的最后恩遇,特许刘祎之回家受死。刘祎之回到家中,沐浴更衣,神色自若,命儿子起草给太后的谢表。其子悲不能胜,哪里写得出来!旁边的行刑官不住催促,刘祎之于是自己拿过纸笔,援笔立成,洋洋洒洒几大篇,词理恳切,见者无不伤痛。书成之后,刘祎之从容自杀。时麟台郎郭翰、太子文学周思钧因工作之便看到了这篇文章,赞叹作者的才情,均被武后贬黜外放。
刘祎之是武后十分器重欣赏的人物,他的死亡颇有几分自找的成分。他和武后是两个思想互不相容,自我意识又都非常强烈的人,同样的倔强和骄傲,注定了他们在互相欣赏的同时互不相让,而结局也就注定只能是如斯惨烈了。继刘祎之后,北门学士中最承恩遇的是范履冰和周思茂,于政事损益,多有参预,他们是当时政坛一股不容忽视的势力。明堂之制,借建李唐宗庙为由修武周祖庙,皆是出自他们的筹谋。然而武后心境已变,对他们主要是心存利用,不再有私人感情上的牵绊。北门学士由于参与机密太多,除了在太后临朝前便已亡故的苗神客与胡楚宾二人外,其余人等均在武周革命前夕被杀。
元万顷,永昌元年为酷吏所陷,配流岭南而死。
周思茂,垂拱四年下狱死。
范履冰,曾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兼修国史。载初元年因举荐不当被杀。
至此,高宗后期至武周革命前曾在政坛翻云覆雨的北门学士,已经全部诛杀殆尽,武后夺权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也随着他们的死亡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但有件事情是十分清楚的,自亲手除掉这批她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之后,她已经不再相信任何人。快要攀登到绝顶之际,立足于琼楼玉宇之间,她已经不能有也不再有旁人相伴。
时也?命也?
一丝苍凉的微笑拂过面庞。
他们说太后的外表难以置信的年轻,明明六旬老妇依然美貌如少女。他们说太后的心思不可思议的苍老,如同修炼成精的千年玄狐。
有人说,武后因为不信任人性而鼓励告密;也有人说,武后因为告密反映出的丑恶姿态而对人性彻底失去了信心。
是耶?非耶?
不管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结局都是一样的:毁掉最后一丝丝温情,走向最终的孤独。
——属于王者的宿命般的孤独。
安定公主死后,世间无不可杀之人。
刘祎之事件,证明天下无人可堪信任。
到处都是陷阱,他人即是地狱。自认举世皆敌的太后反而激发起了强烈的战意:她就是要以一己之力征服这个轻视敌视她的世界!
垂拱四年二月,洛阳宫乾元殿在尘土飞扬中轰然倒塌,仿佛象征着昔日辉煌灿烂的李唐时代行将结束。这是太后破旧立新的第一步,她要在这废墟之上修建明堂,不是西周帝王祀天的那种破破烂烂的茅草房,而是属于她的、强凤压龙的万象神宫。
(本节未完待续)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