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1/4 页)
“也许,我是老了,也许,我就希望国家这样平平安安,不要有风吹草动,不要有波折动荡,现在的一切也已经很好,为何还需要姑娘从中搅合一笔呢——!”
这话,落到秦墨心中,却是寒凉。随即,她便又冷笑。
“你不想让我搅合一笔,可是,我偏偏不如你的意,如此,接下来,我就是要在这焱国的朝堂上好好的搅上一搅!”
------题外话------
嗯嗯,第一部分就收尾了,第二部分就是女主到京城发生的事儿了。
读者:神啊,她在写什么
神:鬼知道她在写什么
☆、第两百一十六章 背叛(新卷)
“你不想让我搅合一笔,可是我偏偏不如你的意,如此,接下来,我就是要在这焱国的朝堂上好好的搅上一搅!”
“姑娘这话是何寓意——!”听这秦墨如此说,那布政使大人睁大眼讶异的模样问。
秦墨转头,片刻,淡淡道“没什么——!就是跟大人找些闲话聊天而已。”
那藩台大人再没有说话,久了,抬头,望向田间那一望无际的稻谷
“丰年。今九江遇洪涝,这安县的稻田却是果实累累,丰年在望啊——!”
秦墨在旁边陪着,漫不经心应道“是啊,果然是个丰收年——!”
*
然后九月迎来稻田收割,朝廷征缴粮税,要把谷物先拿到粮米店兑换成钱,那藩台大人说的没错,今年焱国各地喜获丰收,虽说今年也有几个小地方栽了难,到底全国普遍的粮食还是好的,秦墨店里的米价每斤都降了两文钱。
一旦到交公粮的时候,便是最忙之际,秦墨手下庄子多,要缴的税也多,都是按斤按两的称好,兑钱。
各州府需要贡献的东西,然后从上到下的官吏,都得用钱打点。
这一忙就忙到了十月底。
十月底后,终于传来一好消息,便是这秦家三房的一直在县学里读书的三堂弟,秦春生,大名,秦闵,考上了举人。
这春生颇有读书的天赋,才两年就考了秀才,临水县多年来最年轻考上秀才的人。
原本是临水县学里,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
但是这春生自然是通过了。然后在今年秋中被推荐去考。
没想到,这才一去,便中了。
所以,当初村塾里的夫子才摇头说,这春生的确是个读书的料。
能读书的,稍微一点就透。
这一重了,秦墨高兴,比秦墨更高兴的便是那三婶子,春生娘。
小时候在家把这闵儿各种骂,现在只是各种夸。
朝廷的报考礼队从县城里一路朝那深山弯弯里前进时,一路上敲锣打鼓,方圆百里的人都知道了。
三叔子常年不操持家里,一切都丢给三婶子,这次,老远就听见是自己儿子中了举人,高兴的是在田间地都没挖完,甩了锄头就跑会村里来。
最后看见那么多报考的大人都来了,村里到处张灯结彩,洋洋洒洒,村长也亲自前来,来到这秦三门楣上,那脸都笑的僵硬了,这秦三才知道是自己儿子真的中举了,中举就是可以当官了。
简直喜的没有晕过去。在院中见着来往的宾客如流,对着那大红桌子朝自己脸上甩几个嘴巴子,打的啪啪作响,最后才知道原来这真的不是梦。
三婶子家里儿子中举,最不高兴的是谁,当然是大婶子。
村里人谁没得个比较啊,恰好又是一家,眼见这秦二家的闺女有出息,秦三家的儿子有出息,到底是自己这两儿子,怎么看也看不出成材来。
但是,当初若说读书,秦墨也是把这秦大婶子亲生的睿子堂哥也送进学堂,只是自己没考上,所以,最后这大婶子要怪也怪不到秦墨头上。
却只是看着三房眼红。
人前还是笑着,到底是侄儿,背后对着人则是说的一套一套,就这说这三婶子儿子中举一事儿,又说还是秦家祖上积德。
秦墨知道自己堂弟中举,的确心里也高兴,好歹都姓秦,对内还是一大家子人,以后真的入朝廷为官,自己以后在商业上也多了个帮手,有了个靠山。便不用总依附别人,又要讨好,又要出钱。
这考举人是秋试,秋试之后还有会试。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