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1/4 页)
结果连续商量了三天也没能商量出个所以然来。其中以邓芝最为悲观,他认为现在蜀军事实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进,面对强敌,很难再有建功的机会,反而很容易一不小心中了司马懿的诡计,遭遇重大损失。
退,也是很难,蜀国皇帝御驾亲征,亲率hong军北伐,收复汉家江山这么大一件事,已经弄得天下人皆知,无数双目光都盯着自己这些人,现在却是连襄阳都没能打得下来,会不会很没面子?别人又会怎么看hong军?会这么看小皇帝?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司马懿派人送来一封信。刘厚接过预先由专人检查过没有问题的信一看,信封是黄色的牛皮纸,正面用朱砂画了个红色的长方形框,框里写着“蜀国皇帝陛下敬启”八个毛笔字。
字体苍劲有力,看起来颇有书法#功底。打开信封,抽出一张白色的信纸,信纸光滑白净,质感柔韧,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蝇头毛笔小字。
刘厚一眼就认得信封和信纸都是蜀国“工业部”出产的产品。这种牛皮纸信封和信纸的质量都很上乘,别处可生产不出来,唯有蜀国才有出产。时下各种蜀国出产的纸品被人称为“蜀纸”,和蜀锦一样,都是天下闻名的精品。
蜀国这几年开发出很多种类的纸品,其中就包括这种可以做信封的牛皮纸和可以当信纸用的白纸。这些都是葛玄和他的研究团队多年来的研究成果。
各种纸品不属于战争物资,魏国和吴国官方对其进口本国没有多少意见。毕竟不但很多平民百姓,还有很多朝堂上大佬都很喜欢使用各种质量上乘的“蜀纸”,所以蜀国纸品的出口不需通过走私渠道,可以堂堂正正卖到魏、吴两国去。
注1:走宝:粤语,意思是错失良机。
第一百三十七章 司马懿的不屑一顾
第一百三十七章司马懿的不屑一顾
曹丕一开始还以为“三公”出来说话了,这场弹劾司马懿的朝会很快就可以结束了,谁知道,这两位“三公”也吵开了。本来已经被大臣们吵得头痛不已的他,这下就更头痛了。
曹丕看这两个老头在那里互相攻击着,越说越激动,越说越火爆,两人逐渐青筋毕露,脸红耳赤,曹丕感到很无奈,这两个人在朝中份量都很重,对他们可不能强行弹压。
自己身为皇帝,关键是要做到平衡,所以也不能轻易表明立场支持那个不支持那个,就算要说,也要委婉地说,让被否定的那个心里没那么难受。
所以说,做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做的,看起来是一言九鼎,其实还是受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制约。不过在他心里,还是倾向于司马懿的,司马懿是助他打败曹植抢得皇位的主要谋士之一,就像是老师一样,一直提点着他。
他对于司马懿不但有信任,还有点依赖,所以,在他内心中是不想降罪于司马懿的。
眼看两个老头争执个没玩没了,曹丕终于不耐烦了,他以眼色示意没开口的另一个“三公”华歆,意思是让他想办法制止两人的嘴仗。华歆是司徒,和王朗、钟繇一样都是“三公”之一,所以,朝堂上能插嘴王朗、钟繇之间争论的也只剩下他了。
华歆一收到曹丕的信号,马上清了清嗓子,开口道:“两位,两位且慢,且听华某一言。”
两个争得面红耳赤的“三公”好歹都是读书人,还算有点涵养,见华歆这个和他们有同等份量的朝堂大佬出来说话,多少还是要给一下面子的,于是,一齐停止了争论,转头盯着华歆,看他有什么话要说。
“咳咳,”华歆又清了一下嗓子道,“两位说的都有道理,可是现在大敌当前,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现在不管司马懿是对是错,有功还是有过都不重要。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尽快让蜀国退兵。
蜀国一天不退兵,就一天需要有大将#领兵在襄阳镇守。临阵换将实为大忌也,因此,现在无论如何,也不是计较他功过的时候。
华某提议,不如陛下下一道旨意询问于他,到底现在战况如何,让他回信述职,说明一下为什么会损失这么多兵马。或者还可以适当催促一下他,让他尽快出兵打退蜀军。两位看暂时这样处理如何?”
华歆一开始说的“两位说的都有道理”这其实是在和稀泥了,后面的处理办法更是和稀泥中的和稀泥,王朗、钟繇两人一人主张罚,一人主张赏,他就来个不赏不罚,来个中间路线,或者说得好听点叫中庸之道,两边都不得罪,两边都占便宜,老好人一个。
可是便宜哪里是那么好占的,他话音刚落,王朗和钟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