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部分(第2/4 页)
目光在众人的脸上扫过,几个贝勒全都低下了头,努尔哈赤只能在心里叹气。自己儿子颇多,能打仗的也不少,可是真正有远见有魄力的却不多。
看着丝毫不畏惧自己目光的多尔衮,努尔哈赤的眼睛闪过一抹赞赏,同时让他想起了另外一个儿子,那就是皇太极。当年也是这样的情景,只有皇太极如此问过自己,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在那之后,努尔哈赤对皇太极非常的看重,这也是其他几个儿子不知道。自己这个儿子终归没有让自己失望,他长大了!
笑着点了点头,努尔哈赤语气轻缓的问道:“你有什么想法吗?说来听听!”
这下众人全都愣住了,脸上全都是震惊的神色,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努尔哈赤,紧接着又转过头看着多尔衮。所有人的心里都带着一个问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不知道这些人会不会想明白,在这个瞬间,他们错过了非常重要的东西。
多尔衮脸上倒是没有露出什么意外的神色,看了一眼努尔哈赤,语气恭敬的说道:“父汗,辽东现如今是兵强马壮,城池高大,又有坚城利炮,实在是易守难攻。孩儿知道父汗一直希望拿下辽东,这样我们女真就可以称霸关外了。”
赞赏的点了点头,努尔哈赤的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笑着道:“你接着说。”
“是,父汗!孩儿觉得辽东只要有孙承宗在,我们想要拿下辽东,希望不是很大!孩儿觉得我们应该进攻朝鲜,不单单是为了劫掠,是将朝鲜纳为我大金的土地。朝鲜的铁矿可以给我提供兵器,朝鲜的粮食可以作为我们大金的军粮。最重要的是朝鲜兵马极弱,在我们八旗子弟的面前不过是土鸡瓦犬。”多尔衮恭敬的施了一礼,脸上带着几分狂热,大金想要和大明一较高下,单单现在这样是不行的。
在多尔衮看来,大金需要更加广大的空间,需要更加多的地盘,那样才能够支撑长期对大明朝的战争。当年的铁木真也是在几次西征之后,才有了入主中原的资本,大金要学习和仿效的就是铁木真。
深深的看了一眼多尔衮,自己的这个儿子真是让自己刮目相看,可是这次自己不能出兵去朝鲜。轻轻的点了点头,努尔哈赤笑着说道:“不错,你的提议不错!可是这次我们却不能到朝鲜去,本汗已经有了别的想法。至于你说的孙承宗,这个人确实是个能人,可是能人也要有施展的机会。自古以来,汉人的能人还少吗?岳飞怎么样?不还是被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给杀了?本汗已经派人去想办法了,哪怕不能搬到孙承宗,次数多了也就可以了!”
多尔衮没有继续问,他知道话说道这个份上就可以了,至于父汗想要出兵去哪里,这个问题还是不要问的好。其余的几个贝勒也都松了一口气,在他们看来努尔哈赤这是变向的否定了多尔衮。
轻轻的站起身子,努尔哈赤沉声道:“没有什么事情,那你们就去吧!出兵的事情要用心去准备,明日一早出发!”
“是,父汗!”众人躬身施礼,向着外面便走了出去。
看着众贝勒的背影,努尔哈赤喃喃道:“希望你能平安的回来!”(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八章 谣言四起
深秋的北京城,多了几分萧索和落寞,光秃秃的树上偶尔会落下一只黑色的乌鸦。难听的叫声让人心情变的更加的烦躁,天气也渐渐的转凉了,大街上的人也少了,看起来更加的萧索。
偶尔走过一个行人,也都是面色冷硬,行色匆匆。紫禁城依旧坐落在那里,时间仿佛没有在这座城池上留下什么痕迹,它依旧是那么气势磅礴,让人望而生畏。
天启皇帝此时正走在紫禁城的御花园,秋叶落,湖面上飘荡着枯黄的落叶,天气皇帝的心情也有些低落。轻轻的叹了口气,天启皇帝回头看了一眼刘一景,沉声道:“已经是九月份了,天气渐渐的转凉了,今年漕运一定要保持畅通。漕运的银子要今早发下去,不要拖欠纤户的银子,要保证漕粮的畅通。”
“皇上放心,这件事情是重中之重,六部和内阁全都在盯着,万万不会有什么差错。”刘一景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语气恭敬的说道。
轻轻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又将目光转向一边的王承恩,皱着眉头道:“你一会儿传旨给东厂,让魏朝把这件事情盯起来,保证护漕银发到纤户的手里。如果查到哪个官员贪墨这笔银两,直接报到朕这里来。你告诉魏朝,这件事情他要是办不好的好,东厂他就不要管了!”
“皇上放心,奴婢记住了,等一下奴婢就去东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