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汉之二代(第2/3 页)
案,诸葛亮在掌权之后,出台相应法律,对任职到地方的郡县长吏严加考课,以杜绝前事再次发生。
得益于诸葛亮以身作则的行为,南汉政治为之清明,上下有序。即便有人想帮扶一二,但也不敢过分干预。
诸葛恪被授江夏太守,属于是诸葛亮、霍峻二人双双确认过之事,纵使诸葛恪想通过亲戚关系运转,亦是做不到。
诸葛蕃得闻言语,心里对南汉政坛风气有了更进一步了解。相比曹魏,南汉政坛风气更为清明,二代们虽同样是结社成团,但在南汉二代中并无像魏二代那般盛行浮华之风。
浮华之风,即为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本业。凭父辈之官职,合党连群,互相褒叹,以毁訾为罚戮,用党誉为爵赏。
尤其是近些年来,曹魏步入衰退期。那些浮华的党人,经常聚集抨击国政,凡国家所执行之事,浮华党人则就抨击;国家所不推行之事,浮华党人为之推崇。
之后,互相整合资源,利用父辈权利去结党营私,拉拢下层士人官吏以为己用,如夏侯玄、司马师、邓飏、孙密、何晏等高官二代。
曹叡自登基之后,非常厌恶这些浮华党人,命校事官探查这些浮华党人之所为,故诸葛蕃深入了解过。甚至诸葛诞都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仅是诸葛诞不曾见过他。
“元逊甚急!”
相比众人为诸葛恪打抱不平,霍弋反而规劝道:“我兄范少时从军,我父命其屯田,而后令其运粮。历任多年,方有领兵平交之事。继而立下功绩,得以受命平深远之山越。”
“君以弱冠之龄,辅平山越,是谓有功。当下葛公委君治江夏,必有他任相托,君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恪实在是聪明,其天赋也实在好。诸葛亮挺看重诸葛恪,今让诸葛恪出任江夏太守,也是有培养诸葛恪的打算。
“然也!”
关兴笑道:“汝南满宠为国之强敌,大军如若北伐中原,满宠必会为患。江夏临近汝南,元逊何言无驰骋沙场之机。”
关兴虽不太待见诸葛恪,但二人终究未翻脸,而是在刘禅、霍弋的撮合下,二人关系稍微缓和。
闻言,诸葛恪神情微微好转,笑道:“望能如安国之言,恪能率江夏之兵出征,建立功绩,封侯拜爵。”
霍弋开玩笑,说道:“二君各有任命,而弋却苦居宫中。日后二君若能富贵,当莫忘弋也!”
“伯先又在胡言!”
诸葛恪笑骂道:“有江陵公蒙照,君必有其余委任!”
霍弋喝了口酒,无奈说道:“服侍陛下左右,亦是桩重任。”
刘禅虽为大汉皇帝,但手上并无过多权利。在刘禅身侧服侍,多半是难以建功。且平日间无大事,近侍们也多是无聊。故而霍弋看关、葛二人各有任命,说不羡慕那纯粹是假话。
诸葛蕃旁观汉家顶级二代们聊天,心中不禁与那些魏二代对比。二者之间皆为天子骄子,享受了父辈们的政治资源。但因父辈的不同,他们也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
在武汉里,因父辈们以身作则,进人以才德。故而大量无能二代仅被授予散官,或归家自读,或从事简单的工作。
唯有精英出众的二代才会被授予官职,且担任相应的事务。而这些精英二代们不似魏二代结党营私,而是渴望建功立业,力图继承父志,恢复中原。
说起来让诸葛蕃想笑,汉二代希望建功立业,以不坠父辈之名。而魏二代们却沉迷浮华之风,结党营私,渴望榨取政治利益。
当下诸葛蕃虽忠于魏室,但他却不得不承认,魏走向衰弱不仅是军事上的失利,与其在政治上的腐败也有一定关系。
纵观南汉上下,其所外镇都督、将领、尚书,纵使与霍、葛二人有深厚关系,但霍、葛二人却并未滥用权利,而是以身作则,尽量保持政坛之清明!
实际上汉魏为何有这般风气之区别,除了领导人德操外,还与南汉核心圈子的高层们有关,这些高层出身皆非世家门阀,而是属于吴楚的边缘性士族、豪强。
南汉士族、豪强因历史短,还未沾染上中原世家门阀的恶习。即为了保证自己家族的政治地位,常结党营私,培养故吏朋党,攫取政治利益。
抿着酒水,诸葛蕃深思如何,通过操作引起南汉政坛之混乱。
诸葛恪好心问道:“伯繁,今任命可有下达?”
“嗯?”
诸葛蕃回过神来,笑道:“据吏部王侍郎言,因别有空置,让某暂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