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1/4 页)
“关外这伙溃兵,难料虚实,如何发落?”
“溃败之兵,留之何用?如果我们接纳这些不明不白的残兵,倘若惹出麻烦,岂不自找苦吃。莫不如拒之门外,使之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是说贼众将至,那他们就是我们投石问路的好棋子。”
幕僚的一席话,守将点头称是。立刻传令下去,不予理睬。
传令兵奉命离去。即刻回转再次禀报:“城下有荥阳郡守李由八百里加急军报呈报皇上。”
守将闻听,这还了得。刚要下令放人进关,幕僚赶忙再献计策:“将军,先让他们派一人把军报送来,辨别真伪,再放关不迟啊!”
城关门下喊声越来越激烈,传令兵大声告明,只许一人携带文书先进城,其余稍候消息。
守将和幕僚一看大印无误,又细细盘问来人,对答如流,毫无破绽,只好放行。
城关下溃败的“秦军”,蜂拥而入,趁守军松懈,突然发动袭击,夺关开门,紧随其后的义军,势如破竹占领了函谷关,守将后悔莫及,无法向阎将军交代,只好饮泪自杀,幕僚也逃之夭夭。周文率领的义军,以最小的伤亡,赢得了最大的胜利。
周文大军攻克函谷关,咸阳宫里乱作一团,上至皇帝公卿,下至倾城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在这危机四伏的时刻,二世胡亥唯一依靠的还是郎中令赵高,没想到,不可一世的赵高,也急的像没头的苍蝇团团乱转。朝中的大臣畏惧赵高,无人敢献计献策,紧急关头,二世胡亥倒有几分清醒。尽管他也畏惧赵高,但在早朝上还是大胆的质问赵高:“右丞相,你不是说天下太平吗?有外使传报,大泽叛贼造反,你却说是几个盗贼兴风作浪,现在快打到咸阳城下了,你有什么话可说,误国欺朕,该当何罪?”
“陛下息怒,微臣却有失职之罪。陈胜起兵于大泽,各郡各县都误认为盗贼猖獗,未予重视,也从来没有上奏朝廷。”赵高转向丞相李斯问道:“李大人,您可接到过郡县奏报?除非三川郡郡守李由向您密报。”朝堂上,赵高唯一怕李斯趁火打劫,所以先发制人,让李斯有口难言,为己所用。
“陛下,微臣也未得到郡县奏报。”赵高这一招够狠毒的,他这么问,让聪明透顶的李斯无所适从,如果说知道军情,必落个隐瞒不报的罪名,只好顺着赵高的杆往上爬。
“这些该死的地方官,就知道吃饱了不饿,整天报喜不报忧。还有那些派到外地的传事官,都成了聋子的耳朵了,把他们都给我治罪。”
“陛下,陈胜贼兵驻扎在戏水,离咸阳不足二百里路,情况十分危急。朝廷重兵远在边陲,一时调兵也来不及,应该马上招募兵丁,部署城防,以待援军。”丞相李斯嘴上不说心中之话,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怨天尤人。
“赵爱卿,现授你大将军印,统领咸阳城诸军,立刻把老百姓组织起来,加固城池,严阵以待。并立刻派驿卒,八百里加急,前往上郡,召王离大军速解咸阳之围。”
“陛下,光靠城防武备和皇家御林军,难解燃眉之急,望陛下格外开恩,赦免骊山刑徒,和民工一起征丁入伍,可以组织几十万大军,趁贼寇立足未稳,且骄横轻心的可乘之机,以十抵一,必打贼寇一个措手不及。”少府章邯献策。
“赦免骊山刑徒,征为兵卒,岂不如抱薪救火。倘若刑徒倒反西歧,犹如火上浇油,咸阳安在?”丞相李斯质问章邯。
“丞相,几万贼寇兵临城下,且气焰嚣张,秦国要塞函谷关尚不能保,咸阳兵备,丞相心中有数,杯水车薪,安保咸阳无忧。”
“即便如此,也不能饮鸠止渴,可以把十几万民工编伍,然后把全城百姓组织起来,坚守待援。”
“丞相,城中百姓皆妇孺耋耄,民工尽是体弱病残,若用这些人固守咸阳,无疑给尚未摸清咸阳虚实的贼寇以攻城胆量。我们应在贼寇未摸清咸阳城防之前,率大军主动出击,挫其锐气,方可护城保驾。”
“章邯,赦免刑徒充军,你可有把握?”二世胡亥改变独断专行,不耻下问。
“陛下,骊山刑徒集中在一起,犹如干柴堆集,稍有风吹草动,便不可控制。还得牵扯军队羁押,若把刑徒编成队伍,分散编制兵卒,在掺合军人民工牵制,不但为陛下组建几十万大军,又可避免战乱中刑徒暴动之忧,请陛下明断。”
“陛下,章邯所言极是。”始终一言未发的赵高万般无奈,对章邯的献策表示赞同。
“赵爱卿拟旨,大赦天下。封章邯为大将军,即刻赴骊山,改编刑徒为伍,挥军戏水,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