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彻底消灭,那么,侵略者随时就会伺机反扑,就会使中国一直处于严重威胁之中,因为中国的海空力量当时太有限了,真正对日本构成致命打击的,无疑是美军在太平洋上通过巨大的牺牲而给日本的航母联合船队、以及据守在每一个海岛上的日军的彻底摧毁,最后瓦解日本意志的,不外乎是由“B-29”重型轰炸机所投掷的凝固汽油弹将东京化为一片火海的、致使十万人死亡和十多万人烧伤的东京大轰炸,及两颗原子弹的可怕效果(其实,在东京大轰炸中死亡的人数更多)——当然,这些做法也是惨绝人寰的。因而,美国在二战中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与巨大牺牲是不可磨灭的。紧接着,马歇尔在调停国共两党分歧上,也的确做到了仁至义尽,表现出了极高的敬业精神。而在战后重建上,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又使千疮百孔的欧洲得以在一片废墟中浴火重生。故而,如此的巨大牺牲与环球使命,绝对是功不可没的,如此的角色也只有美国才有条件——丰盛的物资、精神境界与献身牺牲——去担当。然而,自“马歇尔计划”之后,美国的国际形象便不能再被国际所公认,其精神开始发生深刻逆转,开始引起越来越大的争议,它所扮演的一系列角色使得国际秩序更趋井然、更趋理性了呢?还是在客观和现实中往往造成着事与愿违的相反情形:即,使世界更加充满危机甚至是恐怖气氛了?没有一方,就没有另一方,没有美国这一方,当然也就不存在一度曾愈演愈烈的冷战。冷战危机刚刚结束,但新的国际危机又接踵而至,那就是由美国所一手主导的全球化给世界所带来的新的危机——虽然它完全可能寄寓的是一种国际性希望——它加剧了不平等现象,加剧了弱势群体的悲惨境地与多元化文明的迅速蒸发,由是,它加剧了仇视情绪的蔓延,使得国际秩序日甚一日地处在新的巨大危机之中和严峻考验之中。随着这种危机的不断加深,以致最终给美国造成了远比60多年前所受到的第一次打击更加严重得多的第二次打击——“9·11”事件。
再者,美国的伟大之处,还表现在它的独特的国际视野与国际思维上,应该说,美国的视野曾经一度无愧于一种“天下”之概念,它确实具有一种极其远大的战略眼光,较之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天下”一词更多地不过是指太平洋西海岸的大陆而已的这种不够开阔的理念,美国的“天下”概念,则的确是指世界各大洋、各大洲,是指大气层以下的地球的所有部分,认为大气层以内的环地球的所有部分,均在其关切范围之内。故,美国的历史人文概念始终在诉求着一种宏大叙述,而不仅是一种区域叙述,与此相适应,美国的历史思维与前沿理论大都是一种交响乐式的,而我们则一直是一种单旋律式的与单线条性的。因而,理想中的美国式视野与美国式思维,当然应为世界所效仿。但是,问题在于:当美国高瞻远瞩的国际视野与极富思辨及交响色彩的“天下”思维,在服务于一种与美国所应扮演的历史角色相适应的角色之时,当然会起到一种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比如在二战前后的那段时期;然而,当这种赖以骄傲和颇值推崇的东西服务于与它所应扮演的历史角色不相适应或恰恰相反的角色之时,便可能会生发更多的不和谐色彩,甚至会给世界与美国自身酿成重大灾难,比如,从世纪之交到现今就大概如此。
三、深入论述B (V)
V 渗透中国、遏制中国的今日美国对华政策
下面再集中讲一讲从世纪之交前后到当下在客观事实上由当今美国所带来的另一面:即给世界,尤其是中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与负面作用,进而去洞窥其政策实质。
从美国在出台于2002年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将中国纳入其潜在核打击对象)、自2000年来历次推出的《中国军力报告》(不断在夸大中国的军力与中国的国防费用)、《考克斯报告》(无端指责中国窃取其核机密)、其即将部署太空的拟将中国纳入其“关切”范围的天基武器、经济方面指责中国的商品出口威胁到了其本国就业而不断施压以使人民币升值等等一幕幕表现,不难看出这样一个规律:对中国表现出善意和笑颜时少,而渗透中国、遏制中国(百年前是参与瓜分中国)才是其对华政策的一贯的主旋律,尤其是21世纪伊始的主旋律。
那么,多年来美国不断加大在华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着与华的商贸往来与文化往来,又说明了什么呢?这会不会与上述论点相矛盾呢?不,并不矛盾,这些表现更多地是为了其本国自身利益:一些加工业移至中国,是旨在赚取最大利润,比如,由中国加工出口向美国的电脑,中国只能从每台总利润中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