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陈明同志告诉我,这首词的手迹得以保存下来,有一段十分曲折的经历。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囚禁,经国内外著名人士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杨杏佛、柳亚子、罗曼。罗兰、巴比塞等的强烈呼吁和党组织的营救,丁玲得以出狱并逃离南京,于1936年11月到达党中央所在地保安。毛主席获悉,便作词《临江仙》一首,通过红军电台发往保安,转给丁玲。1937年1月,丁玲陪同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会见毛主席时,谈话间提到《临江汕》,毛主席当即从桌上拿过一张纸,挥笔把这首词重写一遍,也没署名,便顺手交给了丁玲。当时,丁玲经常奔赴前线,担心把毛主席写的这首词的手迹弄丢了,便特地将它寄给住在重庆的胡风同志代为保存。1940年的重庆陷于日机轰炸引起的混乱之中,胡风把手迹珍藏在他贴身携带的一个旧钱夹的夹层里。解放以后,大家都忙于工作,竟然忘了在胡风贴身携带的旧皮夹里,还珍藏有这份手迹。岁月荏苒,世事沧桑,胡风被打成“反革命集团”总头目、逮捕了;十年###中,胡风被辗转关押,住家也几度被抄,唯独这个不起眼的旧皮夹,有幸留在他身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冤案平反了,胡风回到北京,住进阜外大街24号楼,与丁玲的住所仅一栋之隔。有一天,胡风的老伴梅志同志偶尔翻开那个旧皮夹的夹层,发现了一张薄薄的纸片,因为年代久远,有些发黄了,这就是当年毛主席赠给丁玲的《临江仙》的手迹。梅志喜出望外,也生出万千感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漫长艰辛岁月,这手迹得以保存下来,真是奇迹。
这首词,特别是词中“纤笔一枝谁与似”一句,是毛泽东同志当年对丁玲的至高评价,时隔50余年,看丁玲在北大荒的12年,这句至高的评价,仍然在这位誉满中外的老作家身上闪发着夺目的光辉。
。。
在宝泉岭农场(1)
农场的造反派怂恿中学生揪斗丁玲。那些向丁玲学写作的人,被作为“丁玲地下俱乐部”成员,受到批斗。但北大荒人在暗中保护她。农场家属揪着孩子们的耳朵说:你再跟着喊打倒丁玲,就撕破你的嘴。
在“牛棚”里,陈明偷偷传过来的纸条、火柴盒、苞米叶上短短的几句话,成了她最重要的精神食粮。但是一天深夜,她被脱光搜查,那些特殊书简都被销毁了。
1970年,丁玲和陈明被捕,离开了北大荒,押往秦城监狱。
1963年11月间,丁玲的女儿蒋祖慧在天桥剧场,和周恩来总理并排坐在一起,陪看她编导的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祖慧是在苏联列宁格勒学习芭蕾舞编导的。《巴黎圣母院》是她毕业回国后编导的第二个芭蕾舞剧。总理兴致很好,前几天就看了一遍,这次是第二次看。总理看着坐在身旁的祖慧,关切地问:“你今年多大了?”
“我今年28岁了!”祖慧回答。
总理又问:“你妈妈在农场身体好吗?”
祖慧连忙回答总理:“我妈妈在农场身体很好。”
总理微微地侧过身来,满含着关切之情:“还常常跟你妈妈通信吗?”
祖慧说:“我常常和妈妈通信。”接着,祖慧还告诉总理:“我回国后,还去北大荒看望过妈妈。”
总理放心地点点头,“好!”
胸怀豁达,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从来很少哭过的丁玲,读着女儿描绘此情此景的来信,感受到寒夜中一股灼热的暖流,她感到极大的温暖而从内心深处流出了滚烫的热泪……
1963年王震同志又一次把丁玲、陈明找到北京,关心地对丁玲说:“你在一个农场呆的时间太久了,局限性太大,应该到垦区去走走看看,换个地方,做点写作的准备。”
这时汤原农场的农垦战士,也正准备到普阳农场去,开辟新的垦区。这年夏天,丁玲和陈明驱车在北大荒的辽阔原野上,连续参观了几个农场。几年工夫,亘古荒芜的北大荒,到处都覆上了一片葱绿的庄稼。有一天,她来到宝泉岭农场,《农垦报》的记者李兆基对她说:宝泉岭农场场长高大钧,是位老红军。苏联红军解放佳木斯后,他是从延安来的第一任佳木斯市委书记。李兆基还谈了高大钧的许多事:在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有人给他送来鱼肉,他一两不留,送到了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