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3/4 页)
前,由于实行统一的工资政策,城镇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相当小。在农村,同一个地区内的收入差距也相对较小。但城乡间有非常大的收入差距,地区之间也有明显差异,在改革初期的198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在世界上收入差距排序属于中低水平。经过20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改革,农民收入提高,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基尼系数到1984年曾一度下降到,进入世界上收入较为平等的国家行列。但在随后的经济改革期间,虽然经济增长加速,人均收入迅速提高,但同时我国城乡间、区域间、各社会阶层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也迅速扩大了。到2001年,基尼系数达到了,在世界120个国家和地区中按收入差距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中国列到了第85位。排在中国后面的30多个国家大多数是社会矛盾激烈的拉美和非洲国家,其中有相当部分国家的经济长期停滞。
在城乡收入差距方面,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相比,1980年是倍,1985年是倍,而2004年是倍。。
在地区收入差距方面,以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各省份平均的城镇人均收入之比来衡量,1980年东部是西部的倍,2004年是倍。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1980年东部是西部的倍,2004年是倍。2004年上海与贵州相比,城镇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前者分别是后者的倍和倍。
在各阶层收入差距方面,统计数字不完整,但差距扩大是不争的事实。1985年城市人均收入,最高收入10%住户的收入是最低收入10%住户的倍;而2004年最高是最低的倍。农村1980年人均收入,最高10%大约是最低10%的7倍(粗略估算数),2004年最高大约是最低的11倍(粗略估算数)。这里还应当考虑到家庭收支调查对最高和最低收入居民容易有遗漏,以及高收入低报的情况,因此实际收入差距会大于调查得到的差距。根据有的调查推算,90年代中期占银行储户总数20%的储户拥有全国储蓄存款的80%,近期占银行储户5%的大额储户拥有全国储蓄存款的一半。很可能不同阶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已经成为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首要因素。
全球视野中的就业与收入分配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对社会公正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很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停滞。尤其是通过贪污*等非正常途径致富和由于分配不公致贫(例如农民失地和工人下岗得不到正常补偿,以及对农民工工资的恶意拖欠等),是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极易诱发社会冲突,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收入差距的未来走向
在经济加速增长和经济体制向市场转轨的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扩大是难以避免的。50年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曾发现美、英、德等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曾经历了随着经济发展而首先上升,而后逐渐下降的过程,被后人称为“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一些学者以此为据,认为收入差距扩大是一个不用过分操心的事情,经济增长最终会自发导致更公平的收入分配。但是,近期的一些国际研究发现,有许多国家在长时期内并未经历收入差距缩小。即使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在最近二三十年里也经历了收入差距重新扩大。
中国收入分配向何处去(2)
有些研究者还进一步指出,收入分配反过来对于经济增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严重的收入不平等现象会阻碍经济增长。而在经济停滞的状况下,贫困和收入不平等的问题又变得更加难以解决,如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某些拉丁美洲国家发生的那样,陷入所谓“拉美陷阱”。世界银行近年来的若干研究报告指出,经济增长在减少贫困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但其效果在不同的国家有很大的差别。同时,经济增长在减少收入差距方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作用。相反,过大的收入差距的确会导致频繁的社会冲突,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因此,对于消除贫困和减小过大的收入差距来说,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但仅有经济增长是不够的。因此,人们必须面对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实,解决公平问题,而不能等待社会公平的自发到来。
作者使用中国90年代中期以来的分省数据,使用计量模型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走向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城镇和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都有继续扩大的明显趋势,但数据并不能证实收入差距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会自动趋于缩小。因此所谓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是一个未能证明的假设。如果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