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回:驱逐股肱大忠臣 逼死赵鼎固尊宠(第2/6 页)
然攻击,万俟卨被迫要求辞职。
宋帝赵构知道万俟卨在构陷岳飞事件中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很想眷顾他,就想让他以资政殿学士出守地方官。万俟卨前去辞行谢恩,宋帝赵构对他又是安慰和惋惜。秦桧因此更加忌恨,指使给事中杨愿驳还“词头”,也就是不同意宋帝赵构最初的安排。宋帝赵构无奈,只好在绍兴十四年(1144年)二月将左通奉大夫、参知政事万俟禼免职,依前官提举江州太平观。
,!
宋帝赵构也觉察到秦桧驱逐忠臣,就猛然想起来了当初殿试时对策耿直的举人张九成。
张九成字子韶,号无垢居士,绍兴二年为进士第一,授镇东军签判。绍兴八年任宗正少卿,权尚书礼部侍郎。他才华横溢,为人正直,胸怀坦荡,曾经直白地给宋帝赵构说自己经常与赵鼎来往,人们都说他们是同党了。因此,宋帝赵构就对秦桧说:“自古朋党畏人主知之,此人独无所畏,可与宫观。”因此,在短短的几天之后,即八月初,就又让他兼侍讲,进讲《春秋》,又兼权刑部侍郎。
后来赵鼎被罢相,时金人求和,秦桧几次劝诱张九成支持和议,都被张九成严辞拒绝。于是秦桧指使御史中丞何铸弹劾说他“矫伪欺俗”,被诬为赵鼎一党,遂谪邵州。
绍兴十四年(1144年)五月初的一天,宋帝赵构还像往常一样,由高忠义、唐闶(即大名鼎鼎的诗人陆游前妻唐琬的父亲)陪同在经筵读书,忽然想起来了张九成。就对唐闶和高忠义说:“以前张九成曾经问过朕:‘《左氏传》记载一件事情经常洋洋洒洒到达数千馀言,而《春秋》往往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就记载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朕回答他说:‘圣言有造化,所以寓无穷之意。若无造化,即容易知,乃常人言耳。’”
唐闶说道:“解读述说《春秋》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人能把它完全说明白,这正如窥探神秘的造化之境一样。”
宋帝赵构于是问到张九成现在怎么样。高忠义说道:“张九成以心学为核心、心性与事功相结合的思想,对学子们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与径山寺僧宗杲相交友善,喜谈禅理,致力经学,亦受佛学影响,还提出了‘道即日用’和‘道器不离’的哲学思想,对微臣也产生了影响,微臣也是自愧不如啊。”
第二天,宋帝赵构问秦桧说:“张九成今在何处?”
秦桧回答说:“张九成离经叛道,喜欢高谈阔论,秉持独特见解,经常与僧人来往,妖言惑众,被台臣所议论弹劾。让他出守一郡,他坚决不受,却想着辞职去乞奉宫祠,臣观察他的意思是终不为陛下所用。”
宋帝赵构说:“九成清贫,不可无禄。”
秦桧怀疑唐闶又向皇上推荐张九成,于是又指使给事中兼侍讲杨愿把来龙去脉调查清楚,再让司谏詹大方以谤讪朝政为由,把张九成贬谪居南安军(今江西大余)。
早在绍兴十一年二月,金主完颜亶为改善与南宋的关系,将死去的宋徽宗赵佶追封为天水郡王,将活着的宋钦宗赵桓封为天水郡公。在金首都上京(今哈尔滨市阿城区南郊)五国城,赐给宋帝赵桓一处上等房舍,将宋钦宗及身边的妃嫔、子女一同迁到了城内居住。并派遣军士将宋帝赵桓严密保护起来,防止他逃跑或者被宋人暗杀。
因此宋帝赵构反复强调必须完整、准确执行他的方针政策:即始终坚持不主动攻击金人、不让金人南侵长江、保持现状五十年不变的策略。
因此在七月下旬,知濠州李观民准备离开朝廷去赴任,宋帝就反复告诫他“毋招集流亡,恐金人启衅也”。同时一再告诫朝廷大臣,让他们反复叮咛边臣武将要息事宁人,不要惹起事端,给金人攻击找到借口。
此时和议刚刚达成不久,朝廷内外许多大臣都主张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唯独吴璘严防死守,每天都像敌人即将攻打过来一样,因此陕西、川蜀交界处的西路兵最为天下强盛。
同时在九月中旬,按照端明殿学士、四川宣抚副使郑刚中的建议,把利州路分为东、西两路。当时川口屯兵十万人,由检校少师、镇西军节度使、右护军都统制、阶、成、西和、凤州经略使吴璘屯兴州总体指挥。
宋帝赵构看完郑刚中的奏章之后,对秦桧说:“川、陕地远,为将尤难得人。如璘统兵有法,肯为朝延出死力,诸将所不及也。”
话说秦桧看到许多主战派大将军、朝臣已经被打击殆尽,朝廷的议和政策基本稳定下来了,他终于可以放心地躺在“议和”的功劳簿上享受荣华富贵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