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奋击攻克天降山 血战夺回臧底河(第3/4 页)
路大军,逼宣威城,高永年带兵进行抵抗。高永年手下的将领刘仲武劝阻高永年固守城池,不要轻易出战。
高永年说到:“我多年在西域边境,熟悉羌民的生活习俗。况且,这里许多羌民原来就臣服于我们,一些人还是我手下的士兵。难道我还会怕他们不成?”于是出城主动出击。
他们前行三十里地,遇见西夏军队统帅帐下的亲兵,这些人都是高永年以前所认识的士兵。高永年就仅仅带领几个亲兵,设好临时帐篷,设款招待他们,奉劝他们同自己一起攻打西夏军队。结果这些羌兵趁着高永年不防备,突然一拥而上把高永年捆绑起来,押送着他投降西夏,高永年也被西夏首领多罗巴残忍杀害,多罗巴把高永年的心肝掏出来,给他手下的士兵说:“此人夺我国,使吾宗族漂落无处所,不可不杀也。”
可是,后面的宋军大部队并不知道高永年已经被西夏军队杀害,还以为高永年、王厚本身熟悉边事,能说服部分西夏士兵归顺朝廷,于是也就松懈起来。结果,溪赊罗撒带领西夏大军,星夜启程,猛扑宋军阵地。宋军惊慌失措,毫无防备,一溃千里。这一战,包括高永年在内的三名将领、一万多士兵惨遭杀害。
,!
这一次战役,其实是由王厚作为总指挥,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王厚害怕罪责,就送了大批西域金银珠宝给童贯,让他把这件事情掩饰下来。同时,王厚眼看高永年已经死无对证,就告诉童贯说:“高永年不听刘仲武的劝阻,轻信那些羌民的谎言,结果冒然出兵,竟然在坐席上被杀,导致这次战役失败。”于是,朝廷的赠恤也没有高永年的份额。王厚仅仅因为逗遛不前,降职为郢州防御使。
到政和七年(1117年),宋军卷土重来。这次战役由大儒种放从曾孙、名将种世衡之孙种师道(字彝叔,原名建中)率领大军担任主攻任务。种师道原本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洺州防御使、渭州(今甘肃平凉)知州。现在朝廷知道他熟悉西部敌情,就又命令种师道统帅陕西、河东七路兵攻打臧底城,规定十天必须攻克。宋军兵临城下后发现敌人守备非常坚固,信心不足,几天后官兵就开始倦怠了。
进义副尉韩世忠带领的小分队作为刘延庆大将军麾下的尖刀部队,攻城掠地当然不甘人后。然而,由于大将军刘延庆治军无法,军纪松散,部队毫无战斗力。这种情况被大元帅种师道看在眼里,他立刻召集建立敢死队,并下了死命令“今日必须攻下此城,不用命者一律问斩!”随即将一个坐在胡床上偷懒的士兵于军门斩首示众。士兵们看到种师道军纪严明,立即振作精神,准备发起进攻。
进义副尉韩世忠看到军心重振,大受鼓舞,立即组织他统领的五十名勇士首先向城池发起进攻。
但是从正面进攻西夏苦心经营多年的臧底河城,谈何容易。韩世忠就请示刘延庆说:“大军这样正面进攻,伤亡惨重,不如智取。”刘延庆于是让大部队还是和以前一样,懒懒散散地整合、集结,零零星星放几支箭,提醒城上守军这里还有大军在进攻。往往天还没有黑,就鸣锣收兵安营扎寨休息了。西夏成德军首领赏屈也就认为,宋军攻击不力,肯定不会这样长期围困下去,等到他们弹尽粮绝之后,肯定就撤退了。
这样一直持续了六天,双方都精疲力尽,十分厌战。然而,经过几天精密侦查和准备,就在这一天夜里,韩世忠带领人马突然出现在西夏成德军首领赏屈的营地城墙外边。
韩世忠将人马分为四部分:一部分准备强弩,涂抹好油脂,准备向城内射箭点燃毡房、蒙古包、城门门扇、吊桥升降索等设施,制造惊慌;一部分准备爬钉、弯钩、绳索,用强弩射向城墙,作为攀爬工具;一部分熟悉西夏语言生活习惯的人打扮成羌人模样,准备潜伏到西夏主帅营地附近;一部分准备好盾牌和笔刀,一旦城墙打开缺口,就跟随上城直奔西夏成德军首领赏屈的营房进行攻击,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他生捉下来。
凌晨三时许,韩世忠带领人马发起进攻。城墙、营房、城门多处起火,刹那间城上火光冲天,人马嘶鸣,西夏士兵不知道宋军究竟是从那个方向发起了进攻。城墙边的士兵都紧张地张望着首领赏屈营房所在地。这时,韩世忠带领一部分宋军已经爬上城墙,杀开一条血路,直奔西夏成德军首领赏屈的营房。乔装打扮的宋兵直奔赏屈报告情况,并把将帅用的大鼓砍破,将鼓槌扔进火堆。只见赏屈慌慌张张跑出营帐,但是火光照耀得他看不见远处。他急忙命令鼓号手鸣鼓集合,结果鼓槌、大鼓都不能使用了。这时,韩世忠远远看见一个大腹便便的人跑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