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心事有谁知简谱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第2/6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四合院:开始幸福生活一人之下:和宝宝双修成仙!我穿越时空爱上你嬴政:时空之主蜡笔小新:工藤新一也叫小新?大唐锦鲤小郎君三国:穿越成关平,迎娶孙尚香重生上海滩之纵横四海综漫:我开局加入结束乐团三国首席军师:我胜天半子!穿越错误,我直接创建一个王朝汉末黄巾霸业燕颂带着玛力露丽成为冠军武英殿女帝怒火滔天,本少只手遮天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在北宋的逍遥日子

造作业因,也不会得相应结果。也就是“因不虚弃,果无浪得”。

《百业经》讲道:“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就算经过了百千大劫,自己所作的善业或者恶业,不会消亡,一旦因缘聚合,果报就能实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正因为如此,虚云大师才说:“因果二字,把佛所说的法概括无余了。”

“因果报应”又叫“因缘际会”、“因缘和合”。它包括业、因、缘、果、报等五个行事过程。“业”即造作、活动,指一切身心活动,包括身、口、意“三业”;“因”就是“业”的行动结果;“缘”就是条件,因缘结合,才产生果报;“果”就是由于“因”与“缘”结合而形成的“事实”,中间须要有“缘”(条件)来会合促发;“报”就是报应。它又分为“现世报(立刻兑现)”“生世报(下世兑现)”“来世报(在不确定的后世身上兑现)”三个阶段。佛经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深明因果,因而“重因而畏果”;而贪夫不畏因果,纵贪嗔痴,大胆妄为,什么坏事都敢做。

我们古老的农业文明历史,早就揭示了这个道理。我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地劳作的行为就是“业”;“瓜与豆”的种子是因,“因”是定数;合适的土壤、阳光、水分就是“缘”;果实长成即“果报”。

有种植经验的人就知道,有的种子今年种,今年就收获;有的种子今年种,明年才收获;还有的种子今年种,可能几年后才能收获。这与佛教所说的“现世报”“生世报”“来世报”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一些人经常疑问:为什么有许多“因”并没有导致该有的“果”?这主要是没有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现实生活中的每件事,都不是独立的个体,它都是由很多个事件,由很多个因果链条组成的有机整体,有机系统。也就是所谓的“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在由“因”到“果”的过程中,由于“缘”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报”的出现也就大不相同。正因为如此,才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也还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说法。

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因果和合,并没有单独、固定、恒常的存在,万物并不是真正的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佛教将“地、水、火、风”四大现象视为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大乘佛教根据“缘起论”的推导认为人世“四大皆空”,是性空、不真实的。

既然我们现世是前世所修而来的,那为什么我们不自知?按照佛教的说法,凡是转世来到阳间为人的,在来阳间时都必须喝一碗“孟婆汤”(即迷魂汤),把前世的事都忘掉。

美国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就说过:“因与果,手段与目的,种子与果实,全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果早就酝酿在因中,目的存在于手段之前,果实则包含在种子中、大自然法则中。”

还有一些人为了过分强调“因果报应”的“宿命论”,牵强附会、生搬硬套、机械对应因果关系,就与佛法所讲的因果论相去甚远了。

而两宋种了太多的“因”,结下以后众多的“果”。

第三部分:两宋由盛而衰的核心原因分析

一是“中央集权”,官员自主性降低。

宋太祖克服唐末五代以来“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制度弊病,初步建立起中央决策体制;还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中央和地方政治体制,集中兵权、财权、司法权和官员任免权。尤其是深刻汲取北周末年“武将擅权”导致自己“黄袍加身”的历史教训,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全方位多角度推行“崇文抑武”“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政策。

从机构设置上,宋朝廷的中枢机构为“二府制”,即设中书省和枢密院两个机构“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文武分权制衡。

宋神宗时期,有人建议把权力合并于兵部。宋神宗反对说:“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

宋廷为了体现出对文臣的优待,就对一些功勋元老文臣赋予可以有限度地过问军事的权利。比如文彦博、吕公着曾以元老任“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

到了南宋,宋高宗知道秦桧卖国求荣引起公愤,但是因为秦桧完完全全贯彻了宋高宗的政治路线,因此他不遗余力地保护秦桧,特许秦桧以宰相兼任枢密使。但这个可恶的先例,为后来的韩侂胄、贾似道等人揽权擅政树立了恶劣榜样。南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大国相终极系列之乔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