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页)
到清净本然了,周遍法界了,还有啥事情?!这就叫“无缘”啦!转正觉和“观无缘”就是“事无事”,“无事”就是“无缘”。佛陀叫我们“观无缘”,老子叫我们“事无事”,“为无为”。你看,咱们现在有没有事情?有事情。你为啥有事情?有缘嘛!你啥时候就“无缘”了,也就是“无事”了?怎么样才能无事无缘呢?就要“事”,这个“事”就是操作。咋操作?还是转正觉嘛!那么,正觉中有事没有事?没有事。现在我们天天念念的极性心识在变化,是不是正觉正观?不是正觉正观,是邪觉邪观,不正确。念念识心尽管变化,想的啥?都是外界的六尘被六根所摄取而产生的六识,就是我们称为的“心”。根尘对立,不停取舍,致使我们的心上尽管有事情,所以老子叫我们用“事无事”来转正觉。
“味无味”,咱们吃饭要调点辣椒刺激一下,要加点调味品,不然的话,吃去不香。老子教我们“味无味”,教你“吃”啥?吃“无味”的,吃没有味道的“味”。你看,我们吃的东西,在舌根上展现的都是有味道的。那么没有味道的那个是什么?“无味”的那个就是舌根上所展现的尝性嘛!鼻子上呢?就叫嗅性;耳朵上呢?就叫闻性;意根上就叫觉知性;眼睛上就叫见性。从舌根上“味无味”,就是让你尝到味道了,马上契入正觉,舌根上的正觉就是“无味”的“尝性”。不执取味尘,就不给尝性输入生灭的“烙印”,这就是禅门讲的“天天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那么,耳根上契入闻性,就不被生灭变化的音尘所干扰,其它的同理。
“味无味”的时候就不被有味来转,来粘住,这就是昨天晚上说的,“乐于饵”的饵,如果著在味上,就“过客止”,被口欲所控制,系缚不解脱。“过客止”,是“味无味”的不自由表现!可见“味无味”还是转正觉。“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都是转正觉。
“大小多少”,如果我们转正觉了,有没有大小多少?就没有大小多少的极性观念,有大小多少的分别识心,就仍是极性观念,不是正觉。
“报怨以德”,转正觉的事相上达到抱怨以德,这就类似如来说的“若人捶詈,同于赞扬”,是由转正觉产生的转心态效应。“唯你,我看见就憎恶”,这一憎恶是不是转正觉?是不是“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当然不是!不是,就造业造罪!
“于心无事,于事无心”才对!你怨恨别人的时候,你心上的事情是啥事情?就是怨恨、报怨,这就不是“事无事”了,而是“事有事”。“事”是抱怨别人的事。如果抱怨以德呢?这不就是“同于赞扬”了嘛!这个“抱怨以德”是什么意思?核心的问题是你心上没有冤枉的观念,没有这个分别心识,于心无冤枉、骂詈之事,于冤枉、骂詈之事无心,你心上不住、不挂,“应无所住”嘛!应无所住的时候,这就才是你的“功德”!如来说这个“功德”比施舍了三千大千世界财宝的功德还大!你不怨恨他,得二份功德:一份是忍辱功德,一份是智慧功德。忍辱增你的福德,智慧清除你的业障。所以,能“报怨以德”是具有大智慧的大丈夫所为之事,非小心眼之凡夫所能为。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大事是啥哩?大家不是常讲一念无明嘛!只“一念无明起,山河大地生。”一念无明天下就有事情啦!天下的事情大不大?大得很,“一念无明起,山河大地生”,你说大还是小?“天下的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大事,往往是细小事情的全息放大。一个细胞就全息着一个人,一个国徽就代表一个国家。你说一个细胞和一个国徽有多大?有人说:“我就犯那一点错误,就一点不如法,那有多大的关系呢?!”其实不然,尤其是修道人,了脱生死这是修道人的头等大事,但就在细小的一念间。古代有位禅师因一念贪恋他的水晶杯,就被无常鬼的铁绳拘住啦,再一念摔碎了水晶杯,才了脱生死了。硅单晶中亿万分之一的杂质,就会严重的影响集成电路的运算速度,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都是“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要你心上有一点点波动,就不能叫清净本然;只要有一点点识念,你就不能周遍法界;心上有一点点事情,你就不能无为,不能无事,不能常住,不能无量。修习越到细微处,越到精深处,就越显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道理了。犹如中和滴定,快到等当点时,只要加上一点点就会产生突变。自组织系统的“天下大事”,都是因“细微”的非线性变化而引起的。人们常说北京的蝴蝶翅膀扇了一下,在纽约变成了龙卷风。我们的心为啥不能周遍法界,为啥不能无量无边?心上必有一物!何止一物!而是万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