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匠斫者,希有不伤手矣”。那咋办?有办法!“利而不害”,“为而不争”;“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去甚、去奢、去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转识成智”,“无住、无念、无相”。发大愿,追求无上智慧,救度一切众生,建立奉献的人生观,绝对“不伤手”!不但不伤手,还驭道自如,愿以什么身为众生服务,现什么身,达到“无为而无不为”。
翻到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和前面讲的道理一样不一样?(答:一样!)你看老子反复用“大”表示道的非极性属性,破我们的识心分别的坚固。如来也用“大”来表达实相本体的绝待之“不二”,开显我们自性非极性的般若智慧,入佛之知见。老子和佛陀讲的都是一个道理,目的是叫你契入实相,超越大小等极性的束缚,达到非极性的“大”,大而无外,无量无边。
再看四十八章,“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取天下”是啥意思?这不是秦始皇要征服六国去,也不是希特勒要霸占世界。这是啥意思?取天下就是净化心灵。我们的心灵不净化,恶业无量无边,所以就“夫物芸芸”,万事万物,层出不穷,就有“天下”。“取天下”就是如何降伏其心。《金刚经》讲:“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如来讲“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以啥降伏其心呢?“以无事”!用“无事”来降伏其心。“取天下常以无事”,“天下”就是我们的众生心啊!水晶球上怎么样就无像了?“无事”就没像啦!你看,水晶球上的纷杂影像就是“天下”,“取天下”就是让水晶球上无像,无事就无像(相)啦!啥时候就无事了?大家不是常说“于心无事,于事无心”。天下本无事,“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本来无一物”,清净本然嘛!心上不分别执取时,就没有任何事情嘛!心上没有识念,就不摄取不拣择,也就不二相分割了,自然就没有对立的外境。
更进一步讲,一切外境,万事万物,都处理成“自心现量”的一相时,外境不外,“头头尽是吾家物,信手拈来不是尘”,这样就没有极性的心识了,怎么能“天下”纷乱呢?!相反地,要是我们二相分别,执著取舍,必然极性心识炽然。攀缘外境,放纵贪欲妄想,满足感官欲乐,那必然令人“目盲”、“耳聋”、“口爽”、“心发狂”、“行妨”,怎能“天下”不大乱呢?!所以,“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就不能降伏其心。法达给惠能行礼为啥头不着地?惠能说,你“心中必有一物”。有哪一物?念了三千部《法华经》,心著于此,就有事了,就有一物了,于是就产生贡高我慢之心,这就叫“有事”。有事就不能降伏其心!傲慢心还在,就是“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怎么能“不欲以静,天下自定”呢?只有“清静为天下正”。举这个简单的例子就说明了“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这一段还是讲转正觉的。转正觉咋转?老子告诉我们以“无事”来转。啥样的叫“无事”?正觉心就是“无事”。大道无为,“寂兮寥兮”;实相无相,清净本然,还有什么事情?就没任何事情了。因为,“道常无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大道是究竟“不二”,无一物,无一法,无一相。转正觉直契这无一物,无一法,无一相的“无名之朴”,也就是直指“涅槃妙心”,自然就“无事”啦!“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损什么?损“其有事”!因为凡夫的事,都是二相分别拣择之事。只要你有事,你就不能取天下;只要你有事,你就不能降伏其心,那你的“天下”必然纷乱,这就叫“不足以取天下”。
再看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
咱们先看这个“大象”是啥?“执大象”是啥?是不是骑个大象?(答:不是!)“大象”就是大道,就是实相本体;“执大象”就是与道相契,“唯道是从”,“圣人用之,则为官长”。能执大象的人,表明是明心见性,悟道证道的得道之圣者。
从修法上讲,“执大象”,就是转正觉。转正觉了就是契入实相啦!如果转正觉达到圣智现量的境地,那就成佛了,就与大道同为一体。“修德符道”了,“唯道是从”的“孔德之容”就是“大象”之相。转正觉已经时时契入实相,就叫“执大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