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文化人的思维方式 > 第15部分

第15部分(第3/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卢丹妮邓佳哲末世:囤女神,系统百倍返现全球灾变:开局建设神级战车初之心盛霆烨长夜尽头周铮穿越成太子的小说傅啾啾穿越小说领先人类一千年原神之旅行者在漫威让你练短跑,你破了世界纪录?在古代逆流而上的日子精灵之我是农场主穿书后我成了小拖油瓶顾总太太把你拉黑了乔若星顾景琰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大唐贵婿模板奥尼尔,美女都是我的充电宝王者:是个英雄就超标,别太离谱世界杯:我把C罗喂吐了末日:我真不是土匪

秋风一去无消息。

倘有悲秋寒婕蝶,

飞到天涯,

为向那人说。

别泪倘随归思绝,

他乡梦好休相忆。

他们互赠的这两首诗,表达了互相思念的情愫,沟通了彼此的心意,成为他们感情定格的内驱力。此后,他们在书信往还时,经常以“秋风”和“萧萧叶”自况。按照宋清如后来的说法,这个比喻竟成了“他们两个人一生的写照”。

在朱生豪23岁时,决定翻译莎士比亚的著作。他在信中告诉宋清如:他要将这部译著作为献给宋清如的礼物。1936年宋清如大学毕业后,到湖州民德女中教书。朱生豪给他写信,借口朋友的建议说:他们该结婚了。当时,宋清如虽然觉得他们的感情非常投契,但还没有想结婚的事。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感情铺垫,终于在1942年的5月1日在上海举行了婚礼。从此结束了他们十年间每三天一封情书往还的谈情说爱。

在上海这个沦陷区,生活极不稳定。婚后的第二年,他们就回到嘉兴朱生豪的老家,专事翻译莎士比亚的著作。本来宋清如是很有才华的诗人,可是为了支持朱生豪的翻译工作,她甘愿终日与柴米油盐打交道,默默地为了丈夫做出了很大牺牲。她的创作才华像昙花那样一现就无声无息了。

那时他们的生活很拮据,吃的是粗茶淡饭,营养严重不足,而朱生豪又夜以继日地伏案翻译,损害了身体。他刚翻译完《亨利五世》,就突然觉得肋间疼痛难忍,宋清如请来医生诊治,确诊为几种结核病并发。在20世纪40年代,结核病是不治之症。面对绝症,朱生豪没有遵从医嘱静养和治疗,而是急着赶翻译任务,终因劳累过度而于1944年12月26日病故,终年32岁。

朱生豪走后,留下了一个仅仅13个月的儿子和五部半没有翻译完的“莎剧”。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宋清如译完了四部半。在朱生豪着手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前,拟将他与宋清如的诗作结集出版。但因为沦陷区日本军队经常以各种名目搜查报馆和书局,他们已经编就的三本诗集,以及十年间的往还情书,都被抄走和毁坏。后来从报章收集了朱生豪的诗作58首,宋清如的诗作51首,总计109首,于2003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们的合集《秋风与萧萧叶的歌》。

夫唱妇随,其乐融融:张友鸾与崔伯萍

1926年正月初十,著名报人张友鸾与崔伯萍结婚时,周作人送了一副喜联:“一个是文章魁首,一个是仕女班头。”引用了《西厢记》的唱词,吸引了很多宾客的注目。其实,朋友们早就以“张郎”和“崔娘”戏称这对恋人,因为他们的姓氏恰巧与《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暗合;而且张友鸾在办报之余,喜爱古典文学研究与考证,他的第一部研究著作就是《“西厢记”批评与考证》,难怪朋友们拿他们开心了。

张友鸾比崔伯萍年幼一岁,可巧的是他们是在同一月同一天出生的。他们都在安庆城里长大,也都在安庆城里读中学,只是没有机会相识。1922年夏天,他们都考进北平平民大学,成了安徽来的同窗,很快就相识了。1925年大学毕业后,张友鸾受聘到成舍我办的《世界日报》当编辑,而崔伯萍则回家乡教中学。他们分别后比同窗读书时更为思念,经常书信往还,互赠诗文,寄托情思。终于在1926年,两人结为秦晋之好,从此成为生活和事业上的伴侣。

1929年张友鸾在南京创办《新民报》时,一度经费拮据,四川军阀刘湘闻讯派人表示可以出资支持,但张友鸾不乐意仰人鼻息地办报,予以拒绝。夫人崔伯萍为了支持他的事业,变卖了自己的金银首饰,帮助他渡过难关。在南京,仅仅26岁的崔伯萍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全力承担起家务。无论张友鸾早出或是晚归,夫人都为他安排好菜饭,即使是粗茶淡饭,也尽力让他吃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正是因为崔伯萍的细心照顾,才使得张友鸾在繁忙的办报之余,有精力涉猎他喜欢的古典文学研究。因此在他的《汤显祖及其“牡丹亭”》出版时,他特意题写了“送给妻萍”,留给妻子作为纪念。

崔伯萍也是很有才华的。张友鸾的一些报界朋友经常聚在一起玩“诗牌”,每牌一个字,拼凑成诗。这样的打诗牌,没有诗词的功底是不敢介入的。有一次人手不够,崔伯萍被邀请入席。当一位牌友出得诗句“高楼堪小住,旧梦忆炉青”时,下面就轮到崔伯萍了。她略微沉吟了一下得出诗句是“纤手临春水,影惊池底鱼”。她的诗句,惊动四座,大家拍手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网游虚空的世界七零之漂亮泥瓦匠[基建]小孤前年嫁彭郎末世重生之温乐(网王)只是越前龙马夏末微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