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页)
月3日,大陈岛蒋军连发数电,请求台湾当局火速给予支援。
当夜,台湾,台北士林官邸。
为应付大陈岛、一江山岛出现的紧急局势而召开的高级军事会议,已经持续整整4个小时了。
蒋介石一身军便服,端坐在正中的座椅上,阴沉着脸,毫无表情地倾听着手下诸将们的侃侃而谈。此时他心情极坏,他完全没有想到,用最先进的军事装备和设施层层武装起来的大陈岛和一江山岛,在短短的4天间,就被中共军队炸得几近瘫痪。他对自己的部下极为不满,对大陈、一江山岛上的守军将领更是气怒万分。
“娘希匹,只知道呼救,不知道反击。”他恨恨地站起来,嘟噜了一句后,转身离去。这使得在座的总参谋长陈诚、“国防部长”俞大维等面面相觑。
总统发怒了,必须赶紧策划一个应急之策。
会后,“国防部长”俞大维,“副参谋总长”余伯泉协同美军事顾问团副团长麦克唐纳乘飞机秘密飞赴大陈、一江山岛视察,研究出一套加强防守伺机反击的战法。
两军更大规模的空战和海战,围绕这片岛屿展开了。
在我空军举行的庆功大会上,张爱萍和聂凤智两位司令员为11月1日至4日给敌人重创凯旋归来的航空兵戴上鲜艳的大红花。
1955年1月10日,浙东沿海地区刮起了大风,海上卷起了汹涌的波浪。蒋军军舰无法出航,只好停泊在大陈岛的港湾里。
这些蒋军军舰,经常抢劫我海上渔民,炮击沿海岛屿和城镇,并公然拦劫来往于我国海域的世界各地的贸易船只。其中一艘坦克登陆舰“中权号”是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赠送给蒋介石的,另一艘“太和号”是大型护卫驱逐舰。这两艘军舰自恃防空火力强、航速快、技术性能高,经常主动出击,对我航线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拔掉这颗“眼中钉”,已属当务之急。
一江山岛位于大陈岛西侧,成为一个天然的门户。在这个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小岛上,盘踞着1100名蒋军,火力配备很强。这个地区气候十分复杂,每年一二月间通常只有五六天好天气。要炸沉敌舰,只有出岂不意利用恶劣的海上气候条件,隐蔽出航,飞越一江山岛这一天然屏障,才能一举成功。
今天,浙东沿海海面上巨浪滔天,敌舰龟缩在大陈岛港湾内,正是出击的天赐良机。
聂凤智司令员得到确切的情报后,果断命令飞行大队:
“抓住战机,停止训练,立即出航!”
刚从靶场归来的飞机,又挂满炸弹,重新滑向起飞线。
12点35分,副部队长张伟良率领轰炸机群起飞了。为了不惊动敌人,无线电通信保持静默。机群在低空编着排好的战斗队形,护航的歼击机一对对伴随在轰炸机群四周,向着大陈岛悄然飞去。
狂风海浪似乎为机群壮行。敌人满以为这样恶劣的天气,我机是不会出动的,因此港湾内敌舰的对空警戒十分松懈。他们哪里想到,我轰炸机群如同一柄柄神剑迎着强劲的海风,掠过翻腾的海浪,向他们的头顶袭来。
机群到达航线上最后一个作为飞行目标的小岛上空,一江山岛已被甩在身后,大陈岛近在咫尺。低空隐蔽飞行已没有必要。张伟良在无线电中命令:
“爬高!准备攻击!”
一架架飞机从低低的海面很快升高到2800米至3000米间,好像从海浪里站出一支“奇兵”,突然出现在大陈岛前沿。
张伟良目不转睛地紧盯着大陈岛港湾,搜索敌舰停泊的确切位置。
“发现目标没有?”他向领航主任蔡之臣询问。
“没有。”回答的声音显然也有些焦急不安。
“仔细搜索。要尽快发现目标!”张伟良命令。他知道,最重要的是缩短发现目标的时间,现在整个机队都处在敌人防空炮火的区域之中,应在敌人作出动作之前实施集中猛烈的轰炸。
整个机群大睁着眼睛在大陈岛湾四下搜索。
只过了短暂的一霎,各机组几乎同时向张伟良报告:
“发现目标!发现敌舰!”
张伟良也发现了目标:在大陈岛港湾内靠山背的一侧,停泊着两艘大型军舰和几艘小型舰艇。敌人为了躲避大风,藏在港湾深处的3号锚地和5号锚地,极其隐蔽。
张伟良立即下命令:
“一、二大队轰炸3号锚地!三大队轰炸5号锚地。行动要快,得手后迅速返航!”
“明白!”大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