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1/4 页)
奇美拉式机甲的驾骏员急忙操纵机甲拉开距离,并且以火炮射击飞燕式机甲,总算是顺利摧毁了最后那二十台飞燕式机甲。
但是,帝国军却已经损失了四十五台奇美拉式机甲,其中四十台是一开始被飞燕式冲入近战距离时,被“飞燕居合斩”给砍成两截;而在帝国军机甲驾驶员领悟到不能和飞燕式机甲进行白刃战,试图拉开距离并以火炮围攻飞燕式机甲之后,飞燕式机甲仍旧依靠杰出的速度和灵活性,追上并砍落了五台奇美拉式机甲。
在歼灭了这八十台联邦军机甲之后,剩下的八十五台奇美拉式机甲,立刻朝着联邦舰队发动攻击。
联邦现在只剩下二十台弧光式机甲,弧光式机甲虽然在点防御任务上表现杰出,枪炮射击的精确度也很高,但是弧光式机甲毕竟火力和装甲都太过薄弱,无法造成奇美拉式机甲的伤害,稍嫌薄弱的盾牌防御也挡不住奇美拉式机甲射来的弹雨,很快就被奇美拉式机甲给屠杀干净了。
联邦军那十二艘驱逐舰自然也没能逃过帝国军机甲的攻击,尽数遭到了摧毁的命运——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想过要逃跑,而是为了保护四艘机甲母舰进行撤退,全都留下来断后。即使是那位中校营长的旗舰也留了下来,阻挡帝国军追击机甲母舰。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帝国军顺利摧毁了联邦军的十二艘驱逐舰。联邦军的四艘机甲母舰只有两艘勉强逃离战场,但是都受到严重损伤;联邦军的一百台机甲更是全都遭到帝国军摧毁,一台也不剩。
帝国军取得了胜利。
但是,朋克少校一点也没有获胜的感觉。
即使不计入轻伤和重损的机甲,第三机甲作战营在这次会战之中,仍旧“史无前例”地损失了四十五台奇美拉式机甲。虽然顺利全歼了联邦军,但是联邦军使用的可都是些二流和三流的轻型机甲,造价比起奇美拉式机甲要低得多。一台奇美拉式机甲的造价就抵得上四台或五台的联邦机甲,因此这样算起来,朋克少校损失的四十五台奇美拉式机甲,就相当于是联邦军损失的两百台二流机甲。
简单来说,帝国军的损失是联邦军的两倍。
以两倍于对方的损失才获得了胜利,这让朋克少校感觉像是打了一场惨烈的败仗一样,朋克少校当然高兴不起来。
战斗结束后,朋克少校下令清理战场,而且和以往清理战场时,总是优先回收机甲残骸,以便从上面拆解可用零件来维修其他损坏的机甲不同,朋克少校这次下令要优先“救援”联邦军的士兵,不管那些联邦军士兵受了多重的伤,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得将那些士兵活着带回来。
但这并不表示朋克少校是个人道主义者,或是帝国军优待敌方伤兵,而是朋克少校需要收集关于飞燕式机甲的一切资料,所以朋克少校才会下令要把任何活着的联邦士兵都给救回来,以便之后送到指挥部去,让指挥部的情报人员拷问这些联邦士兵。
除了命令部属清理战场、搜寻任何活着的联邦士兵以外,朋克少校也将这次遭遇战的经过写了一份报告呈到指挥部去。
在这份报告之中,朋克少校特地强调了第三机甲作战营的奇美拉式机甲,遭到联邦军飞燕式机甲以近战攻击重创的事实,而报告最后,朋克少校则是写下了“我军惨胜”的四字结论。
朋克少校的第三机甲作战营,并不是唯一和联邦军第四十一师发生遭遇战的单位。
第二中央集团军第一师辖下的四个团,共二十个机甲作战营之中,有八个机甲作战营和联邦军第四十一师的部队发生遭遇战,而且全无例外的都承受了惨重的损失。其中有三个机甲作战营损失超过半数的机甲,还有一个机甲作战营则是遇到两个隶属于联邦第四十一师,配备有豹式机甲和飞燕式机甲的作战营,在联邦军两个机甲作战营的“优势”兵力夹攻之下遭到歼灭。相比之下,朋克少校的第三机甲作战营所承受的损失还算是“轻微”的。
八个机甲作战营,约一千一百台的各式一流机甲,在这次与联邦军第四十一机甲作战师先遣部队的遭遇战之中,就损失了超过五百台。
将近一半的损失率,震惊了帝国军第二中央集团军的指挥部,帝国军的参谋们立刻开始研究起为什么损失会这么惨重的原因,然后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联邦军配备的新式机甲,直接导致了帝国军的惨重损失。其中弧光式机甲有效封锁了帝国军以飞弹进行长距离饱和轰炸的战术,逼使帝国军必须派出机甲进行战斗;然后飞燕式机甲则是凭着威力强大、发动时迅雷不及掩耳的“飞燕居合斩”,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