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各种意外情况时都能够勇敢应对,并善于应对。
(一)替代创伤尽管大多数救援人员没有直接经历地震灾难,但是在救援的过程当中,目睹了大量房屋跨塌,人体血肉模糊、肢体残缺不全的凄凉景象,谛听了许许多多悲惨的逃难故事,救援人员在对灾民提供强有力心理支持的同时,也将灾民的痛苦转移给自己而承担了 “替代心理创伤 ”的角色。有的过度为受灾者悲惨遭遇而感到悲伤、忧郁、有罪恶感等,使自己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甚至心理崩溃。
还有不少的救援人员,本身就生活在灾区,是灾难的幸存者,比如北川幸存的医务工作者,在灾后的第一时间内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医疗救治过程当中,承担着灾难心理创伤和救援工作的双重压力。
(二)持续的环境压力一些从小生活在大城市、平原的战士,年龄还小,还没有到山区野战的实战经验,首次到山区参加救援工作,本身需要一个很快的心理调整和准备过程。其次,灾区救援面临缺水、缺电、缺食物,交通不畅,信息不畅,还时常有余震、泥石流发生的威胁。再者,面临高温天气,如此大规模的残酷死亡和遇难遗体,随时有感染细菌和传染性疾病的危险。
(三)持续的工作压力很多救援人员,包括武警战士、消防官兵、医务人员,常常几天几夜没有合眼,往往短暂的休息过后,很快投入新的战斗当中。体力和精力都要经历很大的损耗。另外,任务分工与角色冲突,与外界交流中断,一些人为事故,都持续地考验着救援人员。
(四)期望值过高把自己的责任赋予过大,常常面对医疗条件有限而不能有效救治伤员,而归咎(5月13日,救援人员继续在四川都江堰市聚源镇聚源中学冒雨进行救援工作,虽然地震造成大量伤亡,但仍有迹象表明废墟中有幸存者。新华社记者王建华摄)于自己无能,极容易产生内疚、自责等感第二章 灾难影响了我们的生活38受,会出现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对他人失去同情心、成就感降低或丧失等情绪枯竭问题,或者可能出现担心、害怕自己会崩溃。
第二章 灾难影响了我们的生活(20)
(五)其他还有个人方面的压力如个人受到伤害,至爱的亲人、朋友、同事受伤或死亡,财产丧失,既往经历过灾难或其他创伤性事件,个人和职业准备不充分,对于事件的消极观念的解释,低水平的社会支持等,都可以明显地增加灾难心理反应。
理想的状况是,救援人员去帮别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能够得到自助和进一步的人生成长。比如,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帮助他人,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富有爱心,也具备帮助他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帮助行动,可以让自己体会更有价值感和成就感,自尊心容易得到更多的满足。然而,强大的灾难,不再符合通常的原理。救援人员在紧张繁重的救援工作中,往往同时包含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复杂情绪体验。
正如前面所说,消极的体验如悲伤、恐惧和厌恶,也不都是坏的,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促进我们尽快通过救援工作来摆脱情绪困扰的动力,这个时候,它应该和积极情绪有不谋而合的共同任务和目标,那就是赶快抓紧时间工作尽快让灾难结束,让生活归于平静。
但是,如果消极的情绪引发出了无助,甚至绝望的感觉,那么它催生的力量将与救援的目标背道而驰。这种情况下,灾难会破坏救援者的安全感、对人的信任感;降低自尊、减弱控制感。
当然,在面对大规模的灾难以及悲惨的场面,在承受救灾工作的过度负荷,随时有个人生命丧失威胁的情况下,救援工作者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都是正常的。对他们大多数人而言,这些反应都是暂时的,随着时间过去,多数情况下会慢慢消失。有少数救援者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强烈而持久,特别是既往有过创伤经历或经历了重大丧失的人,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这种情况应及时寻求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的帮助,以避免问题朝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一)救援工作调整根据救援人员的体能、心理状态、救援技能状况适当安排工作,隔一段时间可调整救援工作种类,让救援工作安排更灵活更有效。在救援过程当中,利用休息的一些短暂时间,比如10分钟到30分钟不等,进行放松训练和心理支持工作。最好做到救援人员轮流接受休息和心理服务,然后轮番上阵,让所有的救援队伍都有机会接受心理辅导。如果配置有固定的心理医师,救援人员有心理问题的,还可以及时得到指导。
(二)救援技能培训除一般的救援专业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