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第3/4 页)
昏迷不醒?”
“醒过几次,只是非常虚弱,神志不是很清楚,说话也难。”
“你看他……会好么?”
“我请来的郎中说,他被吸尽了精血,若非你当时给他服了金丹,早已没命了……想要他彻底康复,还需要些时日。”
清欲身体严重受损,需要进补,寺院清规戒律很多,尤其不准杀生。清欲怎么办呢?
慈青看出方玉心里的疑惑:“公子放心,我叫寺外的饭庄,每日送来上好的鸡汤调养清欲。”
“这就好……”方玉回到座上:“大师,紫云宫不可一日无主,我想待清欲好了之后……”方玉没有把话说完,想听听慈青的意见。
“公子,虽然佛中有道,道中有佛,但两教在大事上仍然泾渭分明,我是佛门中人,不该过问道家之事……但此事涉及紫云,有话我就不得不说。清欲做道长不是不可以,但从目前的态势来看,一是他年龄小了,另则他资历太浅,难以服众。不如这样,你发密函至武当,讲明事情的原委,请他们派人前来代理道长,待三两年后,再推出清欲。当今朝廷信道,武当群宫为朝廷所建,所有真人皆为皇上所封。纵观天下道教,武当执全道之牛耳。贫僧设想,立清欲为道长,最好能有武当的敕封。紫云曾是武当的当家道长,威望甚高,武当不会不理。你这样做了之后,清欲出山就有理、有利、有节,天下道观就无话可说!”
“大师说得有理!”慈青一番话,使方玉感到他想得太简单了:“就按你说的去做……大师,我与帮主,想借宝刹住上些时日!”
“好呵,想住多久都行。”
“最好能有一清净之地,不为外界干扰。”
“后山有一洞穴,相传是达摩祖师面壁之处。”
“再好不过了!”
“请问公子,拟为何用?”
方玉望着冷彪:“帮主一身伤痕累累,趁现在无事,我想为他治伤。”
“好,公子乃菩萨心肠!我叫人将洞穴打扫干净,再为你们准备所需之物。”
“大师不必过于费心,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就可。”
“好,老衲谨记在心。”
“大师,此次我去大漠,见到了也先,他亡我大明之心不死,方玉甚为忧虑。其军事实力与去年相比,其势更盛,南下中原只待时机罢了……朝廷*无能,大同虽有数万精兵,领兵之人只知贪赃枉法,谋一己之私利,置大明江山社稷不顾。我看千里防线如同虚设!方玉虽一介布衣,然,位卑未敢忘忧国……”
“公子可曾去了义军大营?”
“大师如何知晓?”方玉惊异了。
慈青笑道:“别看老衲足不出户,天下大事也略知一二……大同离湖州仅一天余路程,公子马快,一天足之够也,可你竟然走了三日!那邓茂七与叶宗留的营盘就太行脚下,黄河岸边,除了你去探访故人,老衲实在想不出你会去哪儿?”
“实不相瞒,我去见了两位首领。”
“不仅见了,你还留下嫣奴的侍卫,教义军破也先蒙军的刀法!”
方玉震惊了:“大师从何而知?”
“嫣奴贵为公主,仅她的卫队就有千人之多,全是身怀绝技之人。此次嫣奴入蜀,竟然支身一人,于情于理不合,公子,是你将她们留在了义军吧?”
“是嫣奴之意……”方玉感慨万端,慈青料事如神。
慈青感叹不已:“深明大义的嫣奴,其心可昭日月!义军经过调教,可以利用黄河天堑,将大漠铁蹄,阻挡在大河以北……可叹呵,仅仅是阻挡而已!”
方玉信服的点着头。
慈青望着方玉:“老衲猜想,公子届时将以国家安危为重,亲赴黄河!”
“方玉正有此意。一旦也先打到黄河,我想联络武林共赴国难!”
冷彪插言道:“真是如此,天下丐帮决不会袖手旁观!”
慈青严肃的盯着方玉:“公子,如果也先来犯,一定不要让嫣奴随你而去!”
“何故?请大师明示!”
“此乃天机,不可泄漏!公子千万切记……”
方玉与冷彪告别慈青,出了方丈室。
江面上腾起烟雾,正是渔舟唱晚之时。
方玉心里疑惑不已,慈青初见嫣奴时,就刻意叮咛他要珍惜;如今又再三嘱咐:一旦也先南下,不要让嫣奴与自己同行。这是何故?方玉百思不得其解,走过大雄宝殿时,他想为此事烧柱香,既然慈青不说,他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