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创业之初精打算(第3/3 页)
靠掠夺他人盘剥弱者自肥,也不能喊口号不做事,更不能一门心思搞破坏。
徐泽理解的造反就是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有多少人就管好多少人用好多少人,并给他们一个再不想回到过去的好未来。
梁山算是他的“实验田”,目前因为人少事少,需要计划的东西也不复杂。
简单的说,一是搞到钱,有钱才有一切,二是解决众人吃饭穿衣等基本需求,三是解决安全问题。
百来人的吃喝拉撒睡,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根本用不上多少数据计算。
如每日所需米面数,按照计划经济理论,首先要考虑当前任务量造成的体力消耗,还要计算鱼肉补充的抵消,青壮和老弱妇孺区别,各人的身体状况和食量等,最后算出一日所需米面数。
实际上哪需要这么折腾?
只需要一次多买些米面,吃上几天,再算下每人每日消耗的平均数,以后人数再增加,按照这个数据增加就完了,即使有出入也很容易调整。
不过,等日后摊子铺大了,手下有几十万上百万人,涉及的又是更加复杂和全面的管理问题,还搞如此粗放的计划管理,肯定得出大篓子。
如今自己手里缺人,更缺能写会算的人才,更别提徐泽自己都一窍不通的解乘数法,没人才没基础,照搬后世的经验和做法,只能是作死。
后世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工分制”有利有弊,摊子铺大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但综合考虑,梁山目前也只有这个办法最好使。
不是徐泽理想主义泛滥,穿越宋朝了,还要坚持做社会主义接班人,非要复制后世的建设经验,而是有不得不为的苦衷。
首先是钱的问题,无偿劳动会极大地伤害众人的工作积极性,但按市场价支付工资的话,徐泽手里的钱也不多,一不小心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其次是管理的问题,梁山现在啥都缺,有钱也没地方使,而且工分制对社员也是个约束,毕竟如今山上啥人都有,不是所有人都能受得了严格的管理的。
总有人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但实行工分制,想逃跑不仅要偷船(当然水性好直接游走也行),但即便上了岸,手里没钱也寸步难行。
再则,这也是徐泽建立自己内部的信用体系的一个尝试,好为以后经营更大的局面积累经验。
说是工分,其实更接近“数字货币”的概念,以后还会印发工分劵,那就可以算是梁山内部的纸币。
现在梁山事业刚起步,船小好调头,运行得不好,推倒重来也相对简单。
后世这个制度运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却不意味着现在梁山就可以吃大锅饭和滥竽充数。
人少,垂直管理,谁干得怎样,一目了然。
而且日常任务工分只是“底薪”,按件计工、死分活评、大小包工、收入分红,以及各类奖励和扣分项目会让你不得不紧张起来。
即便在实行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徐泽也不会呆板地守着这套管理方法死活不变。
在他的设想中,本就打算根据形势发展和运行效果,不断调整同舟社社规,以期逐步完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