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4 页)
吴锦生抓紧时间和市里谈妥了荒地的价格,然后大手笔地买地,连着税收一起上交市里,这是变相地交出一部分利润了,市里收到钱满意了。
机械厂更是满意可以动工建家属院,不是,不叫家属院了,小杨同志说了这叫小区,还分了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呢,那个小同志信心满满地想让全厂的职工都住进去呢,还真是一团孩子气呢,但是这孩子真有才华,要不然他们也住不上这样好的房子啊。
新建家属院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机械厂的职工都知道了东边的荒地上会起房子,就有很多职工会专门从那边经过,看着房子一点点成型,他们心里都是美滋滋的,虽然知道分房子的时候有很大可能自己分不到,但是领导们绝对会分到啊,他们搬走了,以前的家属楼不就空了吗,这样住房紧张的职工不就可以改善住房条件了嘛。
有乐观的职工听过还有有一期二期工程,就算一期分不到,还可以等二期啊,他还年轻呢,绝对能等到分房子。
后来,机械厂小区建成后,所有知道的江州市人都一窝蜂地或蹲,或站,或掂着脚在大门口往里看呢,他们可没见过这样漂亮的房子呢,还有那些围墙没能挡住的盛开着鲜花的枝芽,这是江州市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这样的情形一直到半年后,围观的群众才不在这里聚集了,但如果家里来客人了,热情的江州人还是会带着远道而来的客人看看这个小区,这是全江州人的骄傲呢,别的城市可没有这样漂亮的房子,听说里面更好看,可惜门口有人站岗,不是里面的住户,一般人进去都要检查呢,他们也只能在门口过过眼瘾而已。
第54章
考虑到厂里一部分领导上了年纪; 过几年就要先后退休了; 杨晓卉设计的楼房没有很高; 每栋五层,这样就不需要安装电梯也能正常上下楼;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艰苦奋斗习惯了; 不像后世人身娇体贵; 住在二层也要按电梯上下; 现在就是想安装电梯也没买地啊,只能一切从简了。
再说楼层太高不接地气啊; 她还是比较喜欢矮一点的房子,以现在的建筑水平是想建高楼也没这个技术,正重她下怀,真的勉强建起了高楼; 反正她是不敢入住的,安全要紧啊。
杨晓卉作为设计师; 一有空闲的时间就要往东边工地上跑,这边已经没有原来荒凉的景象了,工地上都是忙地脚不着地的建筑工人,其中占最多数人的不是建筑公司的职工,而是回城的知青。
这些知青都是建筑公司招的临时工; 说起江州市的建筑公司混得那真叫惨啊; 谁会知道后世的房地产建造商如今会混得这般不如意呢。
江州是个内陆小城市; 一年到头也没什么大工程; 税收少; 市政府也穷啊,破破烂烂的办公楼都使用二十几年了也没钱维修一下,能凑合用就凑合吧,这些钱还得支撑着底下一些不景气的国营公司。
其中就包括建筑公司,他们就靠着上拨下的三瓜两枣苟延残喘着混日子呢,那点钱只能保证勉强不饿死,想要吃好喝好那是做梦。
所以建筑公司里面有门路的职工一个个都往富得流油的国营企业调,比如肉联厂啊,罐头厂啊等等,总比在建筑公司混吃等死要好吧,毕竟还要养活一大家子呢。
没有门路的职工每天到单位签个到,就出去找临时活计去了,弄点小钱糊弄着养活一家老小,光拿那点死工资,一旦遇到点红事白事,还要去向亲戚邻居借钱,借一两次人家是给你面子,总不能次次都上人家家去借吧,以后关系还处不处了啊。
再说他们的邻居都是同单位,都穷,怎么也伸不出手向难兄难弟借啊,还是自己想办法呗。
吴锦生带着杨晓卉去建筑公司时,建筑公司谷经理正在发愁年关怎么过,现在才九月他都已经开始担忧了。
一年到头总得给底下职工发点奖金吧,多多少少都是点心意,其他的福利就不用想了,以现在单位的窘境肯定没钱买,说到底,大家都不容易,互相着抱团取暖熬过去吧。
谷经理是认识吴锦生了,忙让他们俩人坐下,上门就是客,而且这位客人最近富得流油啊,看样子大概是想修缮一下车间呢,听说机械厂的车间都好几十年了,应该年久失修了,这不是就需要找专业人士了嘛。
之前他也想过是不是先去机械厂探探风声,也学人家有钱了,想建新厂房呢,没想到自己还没登门,人家倒先来了。
谷经理小心得从茶叶罐子里捏出两小撮茶叶放到杯子里,想了想,又捏出一小撮,两个杯子分了分,倒上开水,端给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