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页)
的,双方只是达到了一个平衡,太后对朝中是一直有影响力的。
万历帝清算张居正,自然是对张居正深恶痛绝,其中缘由不足为外人道,但是万历帝厌恶张居正那是绝无可疑的,而东林党却堂而皇之地自称是袭承张居正的衣钵,万历帝虽然几次三番地利用齐楚浙党来清算东林党,却一直没办法将他们从朝中清洗出去,这其中所含的韵味,不得不令人怀疑其中有李太后的影子。
朱常洵皱了皱眉头,说道:“遵化的事情现在虽然已经上了正规,但是如果我离去,那里的很多事情恐怕立马就会糜烂不堪,一年上缴数百万白银的事情恐怕再也不可能发生了,无论发生什么,父皇都不会将这个摇钱树扔到百官手中,否则贪腐漂没之下,那遵化的各种产业恐怕边难以为继了!不知道他们会用什么法子?”
郑贵妃也不禁笑道:“这是当然,你现在可以一个摇钱树,前些日子还听庞保说了,他可是在乾清宫听到过皇上的话,皇上说了,太子无能,让他参知政事,至今仍然与那虐待皇孙的西李一起鬼混,让他做一个太平王爷还好,若是在这乱世初现的时节,当一个皇帝,就等于害了他,也害了普天万民!皇上心中已经有数了。不用担心了,无论他们用什么法子,都没办法的!”
朱常洵听到母亲的宽慰,总算是轻松了许多,郑贵妃笑道:“好了,过些日子就要过年了,你让崧儿、渠儿、桦儿他们一起都到我坤宁宫来,我们一起热闹一热闹,在慈庆宫你跟太子那一边在一起不接触了,他们也就没有搞事的机会,等那老太婆一死,皇上便要借故收拾东林党,你的皇位就跑不了了!”
朱常洵点了点头,心想只要自己不露出破绽来,他们总归是找不到什么借口的。
而在慈庆宫,面对朱常洵的强势回归,原本一直稳如泰山的朱常洛也有些坐不定了,这次他还特意请了东林大才李三才,以讲经的名义将他请进宫来,请教下一步的方略。
这件事情自然是瞒不住的,万历帝对李三才那是极为厌恶的,原本朱常洛是绝对不会把李三才请进慈庆宫,但是此时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李先生,皇弟他咄咄逼人,如之奈何啊?”朱常洵看到李三才连忙问道。
李三才微微笑道:“太子殿下不比如此着急,此时便如那嘉靖之时的先皇与景王之争,先皇受群臣拥戴,即便是景王几次进京,咄咄逼人,仍然无功而返,太子殿下只要稳坐慈庆宫,自由他人为殿下分忧!”
朱常洛听到李三才的话,总算是有些放心了,不过他也明白,此时与嘉靖之时绝不相同,嘉靖时皇帝并不厌恶裕王,否则以嘉靖皇帝的强势绝对不会让一个令他感觉厌恶的人登上太子位的,但是现在自己却因为母亲和李太后的原因一直不受当今皇帝待见,皇帝一致认为,自己不过是李太后用于争夺权力的工具,现在李太后又圣体违和,而福王却做出了一件不小的事情,将两百多万两白银运到国库,可谓是大功,因此形势对他来说十分之不妙。
第四十一章 邵氏后人
朱常洛知道的这些事情,李三才自然也知道,刚刚那些话不过是抚慰太子,现在福王有了财力,但是势尚未成,若是以财力营造出一个可以跟他们东林抗衡的势,即便是他们能够将朱常洛推上皇位,那也未必坐得稳。
“必须要做些事情了!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李三才心里想着,却要向太子告辞了,在他看来这件事情绝对不能让太子掺和进去,如果出了万一,只要太子还在,他们就有机会翻盘,但是太子也掺进去了,到时候玉石俱焚,他们便在也无回天之力了。
李三才走后,朱常洛忍不住问身边的太监王安:“王安,这些日子,你在遵化那边也看到了不少,那边真地赚到了这么多钱?福王他是怎么弄来这么多钱的?”
王安原本就是他派到遵化监察当地状况的人,否则为了一个不怎么受他待见的儿子,他还不至于将手下的心腹派出去,毕竟在宫中他也有很多事情要王安处理。
王安说道:“这事自然是真的,福王在遵化建了一种三四丈高的大冶铁炉,叫做高炉,日夜不停地出铁,这样出来的铁器质地好,比南方那些好铁也相差不多,但是价格可就便宜得像是白送,那些海客原本就是从两地差价上取得利润,遵化这里的铁器便宜了,运到哪里都能大赚一笔,甚至比那些运送丝绸瓷器的船队还要赚,现在天津那里就像是回到了永乐万国来朝的那时节,各种大船来来往往,来自东瀛西洋和江南的船队大大小小的船只每天都有几百艘,买上钢铁之后,三四个时辰就能通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