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亦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笔者字面理解
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万事万物客观存在的内在本质规律,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可道:是已经为人类所认识,并且可以为人类运用的自然规律。
非常道:是为人类所认识的这些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要随着人类认识的加深而变化和发展的。
名,可名,非常名。
名:是用一种语言符号描述出人类认识事物的概念。他是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会随着认识的深度而发展。
可名:是已经为人类所认识并且通过实践证明可以为人类运用的名,换言之就是“知识”。
非常名:指得是为人类认识的这些名,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要随着人类认识的加深而变化和发展的。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人类对万事万物的理解,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懵懵懂懂、恍恍惚惚的,不知道如何描述,这就是“无名”阶段。随着认识的逐渐加深,可以用语言把他描述出来了,这就是“有名”阶段。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到形成概念,这就是“名”的产生过程。“无名,天地之始”就是表达的这个意思。
有了名,就为更深入的探索万事万物内在本质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个“名”会随着人类认识的加深而发展,人类通过不断发展的“名”,又可以探索发现新的事物,同时产生更深层次的“名”,这个过程永无止境。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有名万物之母”的意思。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通常在人类对某一事物一无所知的时候,往往是被动的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从表面现象逐渐认识到一定深度的奥妙,人类要把观察到的这些奥妙描述出来这就是“名”。
通常人类一旦对事物的探索发展到“名”的阶段,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人类会把这些支离破碎的“名”组织起来,加以系统归纳,此时,就发展到“知识”的阶段了。人类用知识武装了头脑,就会产生更强烈的探索更深层次自然内在本质的欲望,正是这个欲望推动了科学知识的进一步发展,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常有,欲以观其徼。”的深刻内涵。
徼:指的是边际的意思,这里可以理解为更深层次的意思。
此两者,同出而亦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万事万物客观存在的内在本质规律就叫做“道”;人类对所认识万事万物的内在本质规律进行的描述就叫做“名”。他们指得是同一事物,但是深度不同,“道”是客观存在的,“名”是认识层面上的,要随着认识不断加深而发展的,所以老子说“此两者同出而亦名”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的“名副其实”就是人们认识的“道”越接近事物的本质,“名”就越贴切,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人类要揭示出事物的本来面目,要经过无数次的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的轮回过程,这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深刻内涵所在。
笔者感悟
老子所说的“可道”,不是通常人们所理解代表万事万物本身所客观存在的道的本身,而指得是已经为人类认识且能够为人类运用的自然规律。要特别注意的是,人类认识的自然规律,与真实的自然规律还有距离,要随着人类认识的加深而缩短这段距离,所以老子把它叫作“非常道”。正如毛主席《实践论》中所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老子所说的“可名”,也不是通常人们所理解代表万事万物准确内在本质的名,而指得是已经为人类证实的事物的名,这个名与事物的本质还有一段距离,要随着人类认识的加深而缩短这段距离,所以老子把它叫“非常名”,人类把所认识的名加以系统整理后,就形成了“科学知识”。科学知识也是要随着人类认识的加深而发展。正如毛主席《实践论》中所说:“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概念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