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页)
。小弟不才,顾虑多事人武艺高强,特邀请诸位高朋相助。兄人品谦和端正,武艺拔粹武林,故致函相邀助弟。望兄莫辞,弟盼兄至如大旱之望虹霓也。另,有邀请函件致铁笔杜林杜大侠,蒙兄亲自代呈,并代言弟迫切请助心情为盼。多谢。
蒙君信任,命弟教授弟子王达。受命以来惟恐荒废人才,然虽欲倾心教授,奈才能不逮。弟之为人兄本知,即领命自当用心,绝不可辜负兄诚心一片也,请君放心为是。弟窃以为,授人武艺次之,培育道德先之。因何?德劣艺高后患无穷,人心虚伪害人误己。王达悟性极高,惜弟教导无方,以至使其临渊而犹欢,迷途而自信,欺心而自得。弟惭愧极矣!昔日与君曾谈论人生,云,欺心之事不可为也,一日陷入此境,恐终生难脱。小弟恐贵弟子王达陷入此中再难自拔,因拟携兄共同开导之,使其迷途知返。弟定当不辞辛苦也。人云:送我璞玉,用心琢磨,归尔宝玉,不负尔心。海宽之心是也。
此致
弟海宽谨上
这就是信件全文。从文辞来看质朴实用,言简意赅。若问海宽一个武夫焉能有这样的水平?其实那个时代习武之人也上私塾的,海宽自幼在私塾中念过千字文、百家姓、六言大字、千家诗等,有一定文化功底。再者那时推崇儒将,瞧不起武夫。故此习武之人大都能提笔撰文。
这封信为何令钱咏感伤,想必读者已经明白。信中海宽大多是在为教育不好王达而自责,但又不是仅仅自责,如果单纯那样就透着虚伪了。他在自责的同时说王达聪明,说习武重在修德,将王达走上险途归于自己教育不当。如果搁了其他人在客气一番后,便会说,我教不了,于是来个一推六二五了事。但海宽不是如此,而是让钱咏同自己一道加强对王达的道德教育。这就说明前面的言辞不是客套而是真心的自责。最后还表达了自己尽力将王达培养成才的心情。言辞可谓恳切,情感可谓真挚,信心可谓坚定,换谁谁能不感动呢?不过我们说钱咏可是“感伤”不是感动。这是因为所处位置不同。钱咏是王达师傅,他将王达送到海宽门下,人家海宽没这个义务、责任替你培养你的徒弟。是你的徒弟出了问题,人家不但自责,而且说服你,要同你一道挽救你的徒弟,并向你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有信心。天底下打着灯笼哪里去找这样诚挚的朋友?钱咏感伤的是自己对不住朋友的一片诚心,感伤自己给朋友出了难题,尤其感伤海宽能不计较王达的自以为是的欺骗。
书说到这里,必须交代一下了。王达到底作错什么了?好,咱们先说海宽的书信,书信使用的是春秋笔法,平淡的叙述中实际表达的问题却很尖锐。文中说王达应该悬崖勒马,您看多严重。那么王达到底作了什么原则错事呢?
王达救锦如本是好事,显示了他扶危济困,敢于主持正义的本色。但自此事以后在处理与锦如的关系上,却迤俪歪斜的步入了违背绿林人行侠仗义的本色。王达到教堂保护锦如本不错,完全是绿林道人的精神。他与锦如产生感情也在情理之中。但你深夜里来到教堂的目的却不可改变。来这里应该是理智的而不是感性的,目的也只能是保护锦如擒获贼人,但他却任其情感漂流,使神圣朴素的打击恶人保护好人的目的,变为了满足自己私欲占有的丑行。这里锦如没什么错,尽管她控制不住自己情感的外溢,那是非常正常的人性体现,假如她不如此那倒不正常了。但如果绿林人都像你王达一样的话,救谁就和谁有一腿,乱了套不说,绿林道就会崩溃变质,走上专事救美满足私欲的歧途。
在那个时代人们的眼里,王达的行为已经趟上了混水,尽管锦如并非受到胁迫,但从外人来看则属于先奸后娶的丑行。当然,海宽和其他人并不知道王达和锦如已经进入到什么程度,但海宽毕竟是身经历练的江湖侠客,如果连这一层都悟不透的话,还怎样在绿林道上混呢?当他听闺女海霞、张鸿将锦如来找,并以死要挟求婚的经过相告后,立即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但因为怕扫了张鸿的兴和让他知道了真相为难,便假作不知。不过他还是让海霞暗中询问了锦如,因为他知道,一个姑娘家能够突破害羞,不顾脸面,主动送上门,说明了什么?锦如的行动步骤如此严谨说明了什么?并非海宽过于谨慎,也非他爱打听别人的隐私,他知道大顺堂武馆任何人的行为都关乎着大顺堂武馆的声誉和兴亡。
海宽对海霞说:“闺女呀,你爹我没毛病,别人的私事咱知道了有什么用?有那个工夫到戏园子里听出戏还长知识呢。可咱必须把这事弄清楚,是这样的:王达救教堂女人,说到底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行为。故此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