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页)
在航母的舰首和舰尾,分别装有二部CSA…N…4导弹垂直发射器,它由6×2个位于下甲板上的垂直发射井组成,每个发射井内装8枚CSA…N…4舰空导弹,其中2×2个发射井还可发射射程为18公里的CSS…N…1反潜导弹,火力极强。同时,舰上还装有4座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器,在舰首CSA-N-4垂直导弹发射器之前,并排有四联装C-803II,四联装SS-N-22A“白蛉”舰对舰导弹发射器各一座。前者的射程加大到85公里,弹头使用防雷达波涂料;后者射程超过160公里,具超音速掠海飞行能力,而且两者使用多种末端制导方式,SS-N-22的末端制导雷达在距离目标5-7公里的时候才开机,除采用主动雷达模式外,还可根据目标的雷达辐射采用全被动和主/被动雷达的组合导引方式。3M82导弹在距目标最后几公里时可以10-15G过载进行蛇形机动,进一步提高对抗舰载导弹防御武器系统的能力。
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目前还没有有效对付这种导弹的防御系统和手段,因此3M82被称为‘宙斯盾克星‘。此外,航母还装有多部主/被动电子干扰机,雷达告警系统,红外曳光弹,箔片诱饵弹发射器,卫星导航,通信系统,各式战术数据链,37毫米双管速射火炮等。
舰上标准人员配备1980人,可谓集俄,中,欧美之先进技术于一身。
就在上海沪东造船厂即将开工建造时,却在人代会的年度财政预算中遭到否决。理由很简单有力,国家化那么多钱建造的航母采用蒸汽动力、吨位又偏小,技术落后而且没有可扩展的余地,达不到预定的目标。
虽然当时给海军以很大的打击,但是却换来了“安徽”号的巨大进步。设计人员并没有灰心,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们再次拼搏。军方重金聘请了俄国的设计师参与了结构部分的设计。
再闯雄关
首先确定航母集群的核心是一艘中型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基本瞄准法国“戴高乐”号的指标;配置一艘直升机航母,对外坚持以航母辅助舰相称,以英国的“海洋”号为样板。这样一来集群将拥有40架以上的舰载机和30架直升机,打击力量就相当可观。
护卫舰队以二艘俄制“现代”级导弹驱逐舰,6艘“旅沪”级导弹驱逐舰和2艘“江卫”级导弹护卫舰为主组成,这些护卫舰艇的设计将进行适当的改变,主要是去除直升机机库,用作安装防空和反舰导弹的垂直发射井,大幅度提高舰队的防空和反舰力量;直升机的停机坪则保留,以扩大直升机的执勤范围,直升机的保养维护则由补给舰负责。考虑到我国的反潜直升机和反潜巡逻机的能力较弱,而潜艇是我军的强项,集群将配置2艘攻击核潜艇和2艘俄制“基洛”级潜艇加强水下反潜力量。另外配置4艘改良型海南级舰队反潜护卫艇,其满载排水量四百九十吨,最高航速二十八节,最大航程三千三百多公里。在潜艇探测、反潜作战和对空防御等方面有相当的实力。
在原来国产2万5千吨级的补给舰的基础上,放大设计一艘全新的4万5千吨级的补给舰,除了承担弹药、给养、维修件的补给,直升机的维修外,将充分考虑医护、疗养、娱乐等功能,以适应海上长期巡弋的需要。另外配置一艘大型油船供应航空燃油和舰艇用油。
最大的难点还是舰载预警机和舰载反潜巡逻机,以俄制的卡-31预警直升机作近程预警。它采用平板式相控阵雷达,能搜索和识别100-150公里范围内的空中目标,能跟踪20个空中目标,能发现250公里内的水面目标。有无线数据通道可向航母发送图象信息。A-50U配合伊尔-78加油机在南海海域可以担负舰队的远程预警。今后将研制自己的舰载预警机。以“水轰-5”水上飞机为基础加以发展,作为舰队远程反潜力量。另一方面争取从俄国引进“无畏”级反潜导弹驱逐舰。这些都是应急措施,装备部的研究人员继续迎接挑战。
航母集群的主体-航母的设计作了较大的改进:动力系统决定采用核-电推进这一全新的方案,当年美国的第一艘大型核动力航母“企业”号,配置了8座压水堆,1989年动工的法国“戴高乐”中型航母则采用了二座核潜艇用的反应堆,我国此时已经成功地掌握了核潜艇用的高温气冷反应堆的技术,已经安装在“周级”核潜艇上。性能接近俄国的KPT-6型的一体化自然循环反应堆的水平。“安徽”号航母将配置三座高温气冷反应堆,由于采用核-电推进方式,反应堆的布置比较自由,而且航母的空间和载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