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关于作者
莉萨·罗格克是一位多产作家,迄今已有25部著作,犹长于传记,代表作包括《科林·鲍威尔:真我的风采》等。《背后的人——丹·布朗传》是她2005年的最新力作。罗格克被誉为“最适合为丹·布朗树碑立传的人”。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关于译者
朱振武,教授,博士后,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翻译家协会会员,媒体称之为丹·布朗的“御用翻译家”,翻译的著作有《达·芬奇密码》、《破解〈达·芬奇密码〉》、《数字城堡》、《天使与魔鬼》等近20部。
第一章 密码之源(1)
引起全世界关注的《达芬奇密码》一书的作者丹·布朗生长于美国一个充满了数学、音乐和语言乐趣的家庭,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教堂风琴演奏家。他的家乡是始建于1638年的美国海滨小镇埃克塞特,这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地方。有美国开国###设立的共济会地方分会###所,还有早期政府星罗棋布的秘密通道。当地的精英分子组成各种私人俱乐部和秘密团体,乖僻神秘,这在新英格兰已经成了因袭已久的传统。
布朗从小痴迷于秘密团体和历史故事,而他的家庭也把猜谜和解密当成最大的乐趣。几十年后,当布朗选择密码和历史作为小说的主题时,童年的记忆和在埃克塞特接受的传统教育带给他无法磨灭的影响都凸现了出来。
很早的时候,埃克塞特就被赋予了“学院小镇”的美誉。这里的居民非常重视青年一代的培养。早在1640年小镇就建立起了第一批正规学校,一百多年来,小镇始终将文化教育事业放在首位。到19世纪初,小镇上已是学堂林立,从单间校舍到高等学府应有尽有。
兄弟会、秘密俱乐部以及其他社会团体也在埃克塞特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分会。在这些团体里,商贩、外来移民和学校教师相互交流和沟通,与志趣相投的朋友一同参加喜爱的活动。一些人潜心研究历史,另一些人则热衷于聚会和野餐,但是大多数活动都是男女分开,各自进行。大多数团体都有其社会性的一面,但同时,有一些活动是绝对保密的,比如会员的衣着服饰、会员之间相互联络沟通的方式、新会员的入会典礼,以及各种纪念活动都远远在公众的视线之外。
“红种人协进会”是小镇上最受欢迎的团体之一。它的前身是一个称为“自由之子”的组织,而该组织的历史又可以追溯到1765年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这个全国性的团体要求它的成员热爱美国国旗,热心社团组织的公益活动,在保持美国各种风俗传统和历史风貌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民主生活。每逢参加社团聚会,成员们还必须身着印第安传统服饰。
镇上还有一个颇为有名的团体,名叫“共济会东部之星”,也被称为“共济会东部第59团”,这是共济会于1857年建立的一个地方分会。协会的所有成员都默守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满月那周的礼拜四碰头”。
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末,一直活跃在埃克塞特的秘密社团还包括“秘密共济会会员团”、“圣阿尔班1皇家秘密组织”、“禁酒会”和“皮西厄斯骑士团”。所有这些社团都为丹·布朗的小说提供了或多或少的写作素材。
1781年建成的埃克塞特学院是一所集古老与现代于一体的学院:校园里最古老的建筑早在1735年就已落成,而校园里最年轻的建筑——校图书馆——却代表着科技发展的最新水平,拥有众多新兴设施和装置。
虽然坐落在人声鼎沸的市中心,但埃克塞特学院却像一个远离尘嚣、自成一体的小世界。学院的高墙不仅挡住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也阻隔了学生与外界的联系。学院文化的精髓就是“内外有别”: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是自己人,除此以外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外人。对圈外人来说,发生在学院高墙内的任何事情永远是神秘莫测,而圈内人也必须守口如瓶。这样的观念对提高私立寄宿学校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自学能力至关重要。而在丹·布朗心里,学院就是秘密团体的概念比任何一位学生都更加根深蒂固。
1962年的秋天,埃克塞特学院迎来了一对新婚夫妇——理查德·G·布朗和他的妻子。理查德是一名新任数学教师,而他的妻子,是一位教堂风琴演奏家,将在这儿教授宗教音乐。
学校里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是这儿的毕业生,而理查德却连一天都没在这儿呆过。他心里非常清楚,虽然自己以一个圈外人的身份开始了教学生涯,但是他的孩子总有一天能堂堂正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