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页)
辅的手指方向,就越过了他,指向了英宗。
王振趁机说道:“英国公年纪大了,还是好好修养的好,这带兵出征一事,就不劳您老人家操心了。”说罢,他望向朱祁镇,沉声说道:“皇上,此事关系到我大明声威,以后千秋百代,青史流芳,就在此番了!”
朱祁镇心中一动,见张辅已不再说话,王振的话有种蛊惑人心的力量,不知为了什么,心底好像有种力量,驱策着他接受王振的建议,当下轻咳了一声,说道:“先生所言甚是,诸位爱卿还有没有意见,如果没有——”
“启奏皇上,臣有本要奏!”
吏部尚书王直站了出来,凛然说道:“当年永乐大帝迁都北京,是以天子守国门,而非以天子御敌寇,皇上万金之躯,日理万机,除了边关战事,还有各州府政事待决,如何能轻言御驾亲征?还请皇上三思!”
王直身后,跟了吏部户部一大群官员,齐齐在后面高声喊道:“请皇上三思!”
朱祁镇迟疑了一下,望向王振。
王振冷哼一声,说道:“政务有内阁诸位大人主理,难道还需要皇上亲力亲为?那还要你们干什么?你们自己无用,居然还拦着皇上行事。”他转身望向朱祁镇,眼光幽深,缓缓地说道:“一切决断,还是要请皇上定夺!皇上!——”
朱祁镇被他幽深的黑眸一看,脑子越发的昏乱起来,太阳穴莫名地一痛,那种强烈的发自心底的力量,让他无法独自思考,只得随手一挥,顺口说道:“那就照先生的意思,朕亲自领兵出征,着英国公和兵部尚书随同,其他的事情,就由先生和诸位爱卿商议,朕的头痛,先行退朝了!”
说罢,他揉着太阳穴,也不管身后百官群情涌动,乱成一团,径自回宫。
次日,吏部尚书王直邀集了一百多位官员联名尚书,坚持反对御驾亲征。
兵部尚书邝埜(ye),侍郎于谦,各自上书反对,洋洋千言,详述了当下瓦剌的实力和战事的严峻,力劝皇帝不可听信内臣,轻率出征。
而内阁辅政大臣里,当年宣宗留下的三杨已死,胡淡早已听从王振的意见,而张辅这一次,却保持了沉默。
朝议之后,王振送到他家里的,是根廷杖。
几年前,他就是因为得罪了这个权阉,被他设计陷害,竟然廷杖二十,就连当时还在的太皇太后,也未来得及阻止,那一次的屈辱,至今还记忆犹新。
而如今,他已是垂垂老矣,可膝下尚有幼子,若是再得罪了王振,自己一旦西去,这英国公府上下人等,只怕都难逃那个睚眦必报的奸人毒手。
更何况,所有反对的折子,根本就没有到朱祁镇的手里,就已经被王振以司礼监太监的权利,留中不发。
御驾亲征,已经势在必行。
………【第三章 监国】………
等到凌若辰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朱祁镇在乾清宫和朱祁钰正在共进晚膳,商谈此次出征的事情,见她面罩寒霜,气急败坏地冲进来,竟然连太监都来不及通报一声,贸贸然闯了进来,随行的太监正想告罪,朱祁镇轻笑着摇摇头,让喜宁领着宫女太监们都退了下去。
朱祁钰见状,也准备告退,却被他留了下来。
“一家人说话,没事的。”
凌若辰气冲冲地看着他,忍不住说道:“皇上若真当我们是家人,为何出征这等大事不与我们商量后再做决定?”顾不上考虑朱祁钰会怎么想,这一刻,没有比阻止朱祁镇出征更重要的事情了。秦翰不知何时能恢复记忆,除了她没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如果她不阻止,那就只能眼睁睁看着那场数十万人惨败战死的事情发生,看着他们兄弟反目成仇,一个是她从前最爱的人,一个是如今对她最好的人,她不想看到任何一个受到伤害。
朱祁镇轻叹一声,指指一边的座椅,示意她坐下,然后才淡淡地说道:“朕若是平民子弟,随军出征自然是家事,可如今朕身为天子,此行关系到我大明声誉,朕又怎能退缩呢?梓童既然来了,就一同用膳吧。此事朕意已决,不必再提了。”
凌若辰第一次看到他如此神情,顿时眼圈就红了,猛然跪倒在地上,“请皇上收回成命,万万不可御驾亲征!”
“梓童!”
“皇后!”
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人几乎同时站了起来,相对望了一眼,朱祁镇向前一步,想扶起凌若辰,朱祁钰退后一步,脸色苍白,本想就此离去,可是望着凌若辰,忍了又忍,终于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