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察,第三次温州热在意料中来临,并持续至今。
“拷问”温州
专家学者时刻关注着温州。
在温州瑞安举办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研讨会”上,王洛林、董辅、吕政、周叔莲、张维迎、樊纲、钟朋荣等著名学者同时会聚一堂,实不多见。正是这些著名的思想者,敏锐地发现、提炼和拷问温州,把新生民间经济的粒粒火种播撒到全国。
“小商品,大市场。”费孝通在1986年对温州模式的总结至今仍然是最精当的概括。20世纪90年代他两度重游温州,对比今昔,老人感慨万千:“我的大脑皮层出现了自20世纪30年代搞江村调查后从未有过的刺激与兴奋。”
吴敬琏说:“1998年,在全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从温州考察回来,写了一封信给朱总理,提出应当搞活民营中小企业,朱总理加了表示肯定的按语,一时间,学习温州,发展中小企业成为风尚。之后国家经贸委主任曾培炎也到温州,沿着我去过的企业看了一圈,调查回来后称‘去晚了’‘吓了一跳’‘想不到’,过后不久,国家经贸委出台取消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政策。”
“温州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是有竞争力的。”吴敬琏说,“支持地方中小企业群的发展,很快就会在全国形成增长级,国民经济这盘棋就能全盘皆活。全国每年有500万到1000万下岗工人,温州却没有下岗人员,为什么?中小企业吸收了。温州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路,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中小企业是吸收消化劳动力的好途径。”他还称,希望各地也像温州那样,中小企业家和其他民间力量能够成长起来。“如果他们成长起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一个有利于大众的改革。”
著名经济学家杜润生评价:“温州经济民办、民营、民有、民享,它是自发的,又是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秩序。这个秩序从永嘉的农业开始,发展到温州全境,从温州、台州,一直扩展到全省,使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变成了经济大省。”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20节:异想天开的生意经(1)
1999年末到2000年初,五位经济学家相继在经济学界很有影响的《经济学消息报》上发表文章,评论比较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气候的变化,一批批思想的探索者如候鸟一般在温州来来去去。在蔚为壮观的“温州热”背后隐藏着一个问题,前去朝拜“民本经济圣地”的人们到底能学到什么?自1997年开始,曾经独具个性的温州模式被贴上了正统化的标签,全国的市场经济化浪潮已经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温州模式开始失去甄别价值。
“在温州模式的背后,隐藏着温州人思维的无模式。”“京城四少”之一的经济学家钟朋荣说。思维无模式,意味着由此产生的温州经济模式是难以简单拷贝的。但是,温州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却存在可以复制的可能。源于草根阶层的温州民本经济,其除旧务新、唯利是图、自力改革的精神,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注财富、温州的历史断面和思想峰面,汲取民本、民生、民强的自觉意识,对于民本经济相对弱小的西部诸省来说,无疑是意义重大的。在这里,勇气与信心是学习的第一要素。
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任何一个民生力量与改革勇气突涌的地方,都会不断有新的奇迹出现。
第二章 国际玩笑:异想天开的生意经
温州是异端的,因为温州的历史文化传统就是异端的。800年前,叶适与朱熹、程灏齐名,都是儒学主流,但叶适是“异端”。儒家诸圣强调利义冲突,而叶适则要强调“以利和义”,讲究经世致用,提倡功利之学。叶适说:“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有了此说,内陆城市以讲究贵贱为中心的社会氛围就不可能在温州酝酿。温州社会的主流从来就是以财富为中心。财富成了官民共同追逐的目标,于是殊途同归。官有官道,民有民路,唯利是图,有钱者尊。
“养蜂部落”南征北战
温州人说,我们是财富的崇拜者。温州人的思想深处印刻着一个鲜明的观点,拥有财富的人就有能力,有未来。
上世纪60年代,举国上下陷入“文革”泥潭,政治口号满天飞,全国人民热血沸腾。而温州人则开始了新一轮市场经济的南征北战。由于割资本主义尾巴,温州小商小贩只好打擦边球——虽然各地在打击投机倒把,但中国太大了,走村串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