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页)
名是想好了,可是让谁题字呢?
若只是让工匠随意刻上一个匾额,似乎太过普通,必须由书法名家或者在具有良好口碑并且有影响力的人题字,那样的话,无形中也是一种宣传,并且效果还很好!
随口问了一下阿来,当朝可有什么书画名家,阿来细细想了一下,说:“倒是有一个,是前年的新科状元郎石之青,此人文韬武略,殿试的时候一篇【吏治】写的尤其绝妙,可惜没给主考官贿赂,被淘汰下来,正巧被当今三皇子看到,引荐给当今皇上看到,皇帝看后大悦,直接钦点为状元,引为天下美谈。
他更是写的一手行书,宛如行云流水,延绵不绝;一纸山水画,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据闻他画的山脉让人一见便好像自己站在山顶傲视群峰,犹如身临其境一般;他画的溪水流水让人一看就仿佛就能听到叮咚之声,实在是神来之笔。”
闻言,苏心怡垂头丧气的说道:“当朝状元郎啊,身份那么高贵,又怎会理我这无名小卒。更何况他远在京都,远水也是解不了近渴。”
说完,她又猛地抬头看向阿来,“阿来,我怎么不知道你的口才什么时候这么好了?说起来头头是道。”
阿来腼腆一笑,不好意思的搓着双手,说道:“不是我口才好,这些都是街头流传的原话。”他顿了顿,又道:“不过他也并不是远在京都,而是就在我们本地。”
“什么?他辞官了?”苏心怡有些惊诧,皇帝会放过这么好的人才?
“不是,他娘亲的故居在此,去年他娘亲去世,皇帝特放他三年假期,来此丁忧。”阿来连忙解释道。
苏心怡略带同情的点了点头,亲人去世的确是人生一大悲事。“你可知道他家在何处?”
“只知道大概方向是在城东一条清净偏僻的巷子里,具体哪里倒不知。”
“无妨,我们挨家挨户的打听,总能打听的到。走,这就上门拜访他去。”苏心怡一合折扇,却把小红留在了店铺,美其名曰是帮她看店,实则是嫌她老爱啰嗦,耳烦的很。
二人拐入一家笔墨斋,买了一个拜贴,苏心怡借了一副笔墨,工工整整的在拜贴上面写了一句诗文:奇文共欣赏。
落款为:城东同邻苏东坡。
不是她非要冒充苏东坡,而是楚子枫规定了,她经商不能用本名,所以她不能用夏心莲的名字,可是苏心怡的名字也是很女性化的名字,经商的话用这样的名字怕不太合适,想起之前她曾冒用苏东坡的名讳,现在急着去见石之青,懒得花费时间再去想名,所以提笔便毫不犹豫的仍旧用了这个名字。
写完之后,看到自己那歪歪扭扭的毛笔字,不觉面上一红,转头又要了一张拜贴,用小刀把毛笔的笔头削去,削成微凸的尖形,沾了墨汁,一笔一划的重新写了一遍,然后看着自己那略带着张狂又透着一股秀气的文字,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前世,她的钢笔字本来很秀气,后来做了两家店的老板,经常要签字,太过秀气不好看,也镇不住人,于是就发狠买了本字帖,狂练了半个月,才练成,就连那个男人都夸她聪慧,学什么都很快。
“夫人……”阿来见她怔怔的看着那拜贴好久,神思有些恍惚,不禁担心的唤了一声。
“呃?”苏心怡这才察觉,原来自己不知不觉中又想起了那个带给他满身伤痛的男人,她甩了甩头,走出了笔墨斋,扭头对跟过来的阿来说道:“记住,以后在外面,只能叫我少爷。”
“是。”阿来点头应了一声。
于是,二人一路打听,总算打听出石之青的家,然后七拐八弯的才在快接近城郊的一条最为偏僻的小巷子里找到了他的家。
门开了,一个清瘦的小童走了出来,苏心怡忙走上前去,递上了拜贴,含笑说道:“这位小公子,在下二人乃苏城同乡,听闻石先生的大名,想一展先生的风采,特来拜见,劳烦小公子能够通传一声,多谢了。”
那小童见她如此斯文有礼,言语之间对自己甚为客气,便爽快的接了,通报去了。
只是,片刻之后,小童便走了过来,脸色十分难看,冷冷的对苏心怡说道:“少爷说了,不见。”
一边说着,一边便要关门,这些自然在苏心怡的意料之中,大人物嘛,总会有点脾气,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见的。她不慌不忙的冲小童微弯了一下腰,带着讨好意味的说道:“还请公子再替在下向你家先生代为通传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此,便多谢了。”
见苏心怡施礼,那小童面上讪讪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