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美轮美奂(第1/2 页)
尚书省,吏部为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武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权柄极大。
因吏部尚书空缺,尚书左丞兼吏部侍郎的卢奂,暂管省内事务。
他是前宰相卢怀慎的长子,在朝中人脉深厚,像这种出身,肯定是举门荫入仕了,但是他对科举还是很看重的,因为他爹,就是进士上来的。
所以眼下他把控着吏部,严格控制着除科举之外,试图以其它方式入仕的渠道,尽可能的给每年科举上来的仕子,腾出更多的位置。
听起来,他是个好官,其实不然,他这么做是因为,科举上来的寒门子弟,可以形成一股对抗关陇集团的有效力量,而他本人出身范阳卢氏,并不属关陇集团。
但不管怎么说,他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那么,就可以称之为好官了。
眼下他的手里,有一份文件,是他刚刚在中书门下拿回来的。
隋王李琩,要新增两名王府幕职,一个河东裴,一个渤海高。
而李林甫已经照批了,只要他再批红盖印,这两个人就可以走马上任了。
但是他不想批。
“累年之进士明经,尚未递补的未进官,现如今有多少人了?”卢奂问道。
另外一位吏部侍郎达奚珣,闻言看向下座主管吏部司的郎中庾光先,道:
“回话吧。”
庾光一愣,我回话?不过他还是先点了点头,吩咐身边的文吏一声,不一会后者便拿来一沓卷宗,庾光先从里面取出一份,呈给了卢奂:
“这是名单。”
卢奂接过来,开始皱眉翻阅起来,他其实已经看过无数遍了,但是有些小细节,他还是需要确定一下。
眼下的大唐,内外文武官员的职位,一共一万八千零八十五个,但是通过各种途径,具备当官资格的人,足足有十二万人之多。
这就会出现一个恐怖的现象,一个职位开缺,会有无数人抢破了头去争。
但是问题来了,正五品以上的官员任命,都掌握在圣人手里,正五品下呢,又掌握在中书门下。
留给寒门士子的机会,少的可怜,这两年来寒门出身的士子,毫无背景却能够顺利入仕的,要感谢卢奂。
虽然卢奂为他们争取到的位置,都是别人不想去的地方,而且数量极少,但也是极其宝贵了。
“严迪、严希庄,还未补缺吗?”卢奂皱眉看向达奚珣。
这两个人相当有意思,分别是开元十四年的状元和开元十六年的明经士,这两年的主考官,都是严挺之。
而卢奂与严挺之的关系,就又牵扯到了一个政治小团体,这个小团体内,大多来自开元初期的贤相集团子弟及门生,其中就包括鸿胪少卿魏珏,太仆少卿宋昇。
“没有,早就报给中书门下了,但是右相和左相都没有批复,”
达奚珣本身也是一个称职的官员,但他和卢奂属于不同派系,因为他是鲜卑族,属于关陇集团的小弟。
卢奂淡淡道:“本官倒是觉得,这两个人,更符合隋王的要求。”
“这恐怕不妥吧?右相已经批了,你在中书门下没有说,现在说,也晚了啊,”达奚珣道。
卢奂笑了笑:
“本官在中书门下,只是答应考虑,并没有允诺什么,眼下空缺的职位不多,寿王出嗣,新王府的幕职大多空缺,有些常年没有递补的仕子,也该轮到人家填缺了。”
达奚珣摆手笑道:
“你别跟我说啊?你跟右相说去,还有,我好心给你提个醒啊,十王宅里出来的那位,可不好惹,这才多久,徐国公(萧嵩)与嗣彭王,可是都折人家手里了,他的幕府,你可不能随便给人家塞人。”
“如何不能?”卢奂皱眉道:
“难道王府幕职不归吏部任免?”
“话是这么说,但事情不能这么办啊,”达奚珣好心道:
“我只是个建议,听与不听,在你。”
卢奂点了点头,将桌案上李林甫批复的那封文书,放在一旁。
他和李林甫的争端,主要就是在官员铨选上面,因为大唐历来有权利负责铨选的官员,有好几个,不一定都在吏部。
眼下是李林甫、牛仙客、他、还有门下省的二把手,黄门侍郎陈希烈。
牛、陈就不要说了,已经是李林甫的狗腿子了。
眼下就剩下他,还能勉强争一争,但也只能争到一些李林甫看不上、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