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1/4 页)
朱承儒也在犹豫:“太子哥哥,咱们这样不大好吧,别人还不定以为皇伯父是如何的……”是如何的连自己后妃都要算计……
罗家的事儿,怎么可能少的了太子推波助澜,不然流言何故流传的那么快,就到了朱承瑾的耳朵里。
太子正教震儿临摹字帖,像足了一个正儿八经的老师:“儒儿,要我说你就是太过死脑筋,做个守成的臣子不错。”
“我本来就是臣子。”朱承儒低声嘀咕了一句,他性格与沈家人像足了十分,尤其是沈家男人,爱舞文弄墨,性子耿直。
太子则既不像忠勇周家,也不大像正经皇族。昭华公主又一次说道,这是将朱家人缺点给放大了,以前的皇帝,有什么正经贵族,太子擅长背后阴人,表面光风霁月,做个仁义储君。
光是不要连这一点,就不知道随了谁。
震儿描字帖呢,也不理二人,朱承儒却问道:“太子哥哥,见过未来太子妃了吗?”
“我没事见她干嘛,”太子连孤也不用了,道,“母后为我挑选的人,想必是聪明的,前几日听她与端云的那个对话,就知道这不是个胡搅蛮缠的笨人。”
“夫妻还是要相爱相亲,举案齐眉。”朱承儒认认真真道,“这是姐姐教我的。”
太子听到前一句刚想说,“读书读傻了”,后一句才将自己的话咽下去,道:“我没那个心思。”
震儿却忽然抬头:“有些人盼望夫妻同心,相爱相亲,有些人却只是组合在一起,彼此尊重利用。两种人生,皆是自己选择,相爱的不能因为利益而看轻,利益的也不能蔑视真爱一说。这个,也是景豫姐姐告诉我的。”
“别偷懒,”太子不咸不淡轻拍了一下震儿脑袋,“大人说话,你插什么嘴,赶紧描你的帖子。看你那一手烂字,还练武呢,臂力就这么差?”
“已然是很不错了……”震儿委屈道,“我觉着再练几年,大约能超过齐世子哥哥。”
“你就想得美,”朱承儒也忍不住打击震儿了,“你光看着齐家表哥整日里吊儿郎当,小时候那也是被抽过来的,一在家里习武练字就是一整日,辛苦的很。”
“齐世子哥哥也要练字习武?”震儿惊讶道,“我以为他整日里只需要逛街,与姐姐们说话聊天就行了。”
“楚世子,齐世子,边关双璧名不虚传。”太子目光微敛,“太平盛世,利刃不需出鞘,可是若是等到日后……这二人会青史留名。”
朱承儒忍不住看了太子面容一眼。
太子又陷进自己的思绪里——这二人,会在属于他们的朝代里,为他征战天下,与他一道留名青史。忠臣良将,开疆拓土的帝王,这岂不是佳话吗?
一旁正在认认真真描着字帖的震儿不会知道,未来天下,亦是有他一席之地。
☆、第一百六十八章、义军归顺
端云争来争去,差点儿把自己剩下不多的圣心给折腾没了,现在但凡有人问端云公主干什么呢,都会得到统一的回答:“在家闭门思过绣花儿呢。”
堂堂公主,尚且如此,还有谁敢掠其景豫郡主之锋芒?
更不必提以前那些稍与景豫郡主有嫌隙的大家小姐,此刻态度纷纷转变,年纪大的是为了自家孩子。
像是陆夫人、侯夫人等人,她们都有小女儿,年纪比太子小了四五岁,此时跟景豫郡主打好关系,未必没有日后将女儿送进宫的心思。
却说是颜家闹出来了一场笑话。
颜庭陆的侄女颜明珠,俩小姐妹,一个做了悦宝林,被皇帝发配到了苦寒的念经道观里青灯古佛。另一个章迎秋,更不必多说了,给驸马爷当姨娘,数也数不出来几个。
颜明珠眼看着也是能嫁人的岁数了,全家人便都把这件事儿交给了颜庭陆。
皇后这些日子病的时好时坏,颜庭陆哪里有心思管家里这些事,只是让家里人尽量寻找,人品才学匹配即可。要说颜明珠的身份,还真是不如另外两个高,唯一的面子依仗也就是颜庭陆。如今颜家人虽然觉得颜庭陆不够听家里的话,可是也没法子,谁让一家人都要指望着她呢。
这一看不要紧,颜家这一个个都是心比天高的主儿。
人家压根儿不看什么小门小户的公子哥儿,或者是寒门学子,上来就是奔着伯爷府里去的,挑了一圈,还觉得没什么好的。
往下看了吧,心有不甘,又瞄上了郡王府。
泉郡王也是倒霉催的,人家好端端做个郡王,大儿子不争气,原先的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