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星期一的时候,照例是开会报选题。最近,部门想做一个系列报道,报道一些有意思的普通人的生活。因为临近两会,算是新闻的淡季,就得搞一些软性的报道。
杨蔓本来没什么选题,她不是本地人,对这儿也完全不熟,她想不出有什么可以拿来报道的人,但突然就想起了汪时宇。这个汪时宇可算是个怪人了,应该合适报道。
这个选题,石主任一听就觉得不错,挺鲜活,便让杨蔓去做。
杨蔓在电话里说:“汪时宇,我们还想做一个关于你的报道呢。我什么时候可以去找你仔细聊聊啊?”
汪时宇谦虚着:“我有什么好报道的,你来玩就是了。”
汪时宇认定这只是杨蔓的一个借口。
杨蔓第二天一早就来了。汪时宇说:“你还是没吃早饭吧?我们到外边喝豆浆去。”
杨蔓说:“别出去了,外面的风很大。”
汪时宇说:“那你等等我,我马上回来。”说完就出去了。
杨蔓开始仔细打量汪时宇的房间。
汪时宇的房间和上次一样整洁,干干净净的。很旧的桌子,擦得漆都能照出人影来了。书架上的书多为地理和昆虫之类的书,也有好多外文版的书,想必也是些昆虫书。杨蔓可不愿拿下来。最后,她看到两本影集,她便伸手拿下来。
翻开其中一本,发现基本是本家庭影集,全家福,从黑白的到彩色的。杨蔓没什么兴趣,就翻开另一本。这本应该是汪时宇去各地捕蝴蝶的照片吧。他在野外,穿着迷彩服,戴个帽子,很像想象中的捕蝴蝶的人。照片照得都不怎么样,光不对,或者表情不对,甚至是模糊的。
也有在一些风景名胜的标志处拍的片子,比如在昆明的金马碧鸡坊下拍的,在黄果树大瀑布前拍的,但那部分都表情呆呆的,脸上黑黑的。
想必这些照片,不是###,就是随便抓个路人拍的,所以才这么难看。
正翻着,汪时宇就回来了,拎着两个煎饼果子。汪时宇说:“这个小摊做得不错,你试试。”杨蔓谢过,想起照片中汪时宇的样子,说:“你照片里怎么跟你现在不大像啊?”
汪时宇愣了愣说:“你是说照片里很黑是吧?”
他笑起来,说:“我平时是很黑啊。现在冬天,哪都去不了,才白了点。夏天,到处跑,在外面吃不好睡不好,当然又黑又瘦了。”
杨蔓终于把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你房间现在这么整洁,可第一次看见的好乱啊。”
汪时宇说:“嗨,那是正在做木工活啊,我把以前的两个大木箱,改成了这几个小箱子。”
第四章 他看到的是一只蝴蝶(5)
杨蔓还是不大明白:“你要是这么爱整洁,那你出门怎么办?”
汪时宇说:“我一出去,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汪时宇便对杨蔓讲起他出门收集蝴蝶的事。
杨蔓听着感觉挺新鲜的,但汪时宇讲得太简略。于是,杨蔓只好不停地提问题,要求汪时宇仔细讲。
在汪时宇看来,那些查阅资料,打听消息,确定方向,以及坐长途车,住小旅店,在野外寻找守候,这些经历都没什么好讲述的。这些在他看来就是平平常常,跟其他人经历的也差不多。那些跑长途的司机,跑推销的推销员,出外打工的民工,也都经历着差不多的事情。他愿意讲述的,他觉得特别的,是他的那些珍贵的猎物。
汪时宇说:“我还是给你看蝴蝶吧。”
杨蔓说:“你不是都送去展览了吗?”
汪时宇说:“有个别特别珍贵的,我舍不得送去呢。再说,我还有照片。”
杨蔓忙说:“那就看照片吧。”
汪时宇另外从抽屉里拿了几本厚厚的相册出来,给杨蔓讲述,哪种蝴蝶怎么珍贵,他又是怎么获得的。
杨蔓真的拿了采访本子,开始记录。
汪时宇想,原来她真的要做报道,他心里一热,觉得杨蔓为自己要做这么多事情啊。
一会儿就到了十二点过了,汪时宇才忽然发现。他忙请杨蔓原谅,并请杨蔓去胡同里的小店吃饭。
杨蔓这次没有推辞。
在小店坐下,汪时宇开始向杨蔓发问,问她是哪里人,哪个学校毕业的,什么时候来的北京。
杨蔓心里想着这篇报道的布局,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现在材料应该是够了,所以她放下心来,一句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