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ɡuān其qí行xínɡ。三sān年nián无wú改ɡǎi于yú父fù之zhī道dào,可kě谓wèi孝xiào矣yǐ。”
这是在评价一个儿子?
是的。孔子说:“父亲在世时,要看这个儿子的志向;父亲故世后,要看这个儿子的行为;如果三年不改变先父生前所行之道,就可称得上孝了。”
哦,关键看父亲去世后这儿子的表现。
因为当时的贵族家庭,爵位官职都是世袭的,儿子要到父亲去世后才能掌权,也才能从行为上看出他对父亲的真正态度。
总觉得这句话说得太绝对了……
孔子对孝的要求,就是这样。可能在那个时代,人与人的关系太混乱了,为了权力财富,贵族家庭里的父子之间时常明争暗斗、自相残杀,他才这样说的。
可不管怎样,是非总是要分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学而第一 1。12
有Yǒu子zǐ曰yuē:“礼lǐ之zhī用yònɡ,和hé为wéi贵ɡuì。先xiān王wánɡ之zhī道dào,斯sī为wéi美měi,小xiǎo大dà由yóu之zhī。有yǒu所suǒ不bù行xínɡ,知zhī和hé而ér和hé,不bù以yǐ礼lǐ节jié
之zhī,亦yì不bù可kě行xínɡ也yě。”
又是有子——那个长得很像孔子的有若?
这个你倒记住了。
他说的先王之道是什么?
就是古代圣明君王的治国之道呀……
这和我们没什么关系吧?
你又来了——治国处事之道,和待人接物之道差不多,有子在这里讲的,重点是“礼”的作用。
就是“和为贵”嘛,看到有人吵架,出来劝架的都说这个……
是啊,国与国、人与人都一样,都有矛盾,怎么解决呢?有子说:“礼的作用,可贵之处在于调和。古代圣明君王的治国之道,这一点最令人赞美;大事小事都照这个原则去做……”
和,就是和谐,和谐之美……
嗯,因为有“礼”的调节,社会才呈现了安定和谐的景象。有子接着说:“但是,如有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调和而调和,不用礼来节制,也很难行得通啊。”
这是说,虽然“和为贵”,但还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是的。如果没有“礼”,光是“和”也解决不了问题——比如讲,你们同学闹矛盾了,怎么解决呀?
有时候糊里糊涂就过去了,有时候会吵架,先讲道理,讲不清楚,劝了也没人听,男同学火气大了,就会打架……
这就是“有所不行”,你叫他们“和为贵,和为贵”,谁听你啊,最后……
最后老师出面,大家都没声音了。
老师也不会光讲“算了算了,能和就和”吧……
那不是和稀泥吗。我们丁老师有时候还挺凶的,她会讲道理,比如说——林震宇,你是男同学,要让让女同学;泰森,不管你有没有理,先动手总是不对的,去向陈清怡道歉……
这就是“以礼节之”,用一些规矩来调节——男同学让女同学、大不欺小、尊重长辈等等,都是“礼”,所以,虽然“和”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但也要用“礼”来调节。一味
求和,会乱套的哦。
哦,礼就是规矩……
[造句]
和为贵——武侠书中常有这样的话:冤冤相报何时了,大家都在江湖上混,犯不着你死我活的,还是和为贵罢。
学而第一 1。13
有Yǒu子zǐ曰yuē:“信xìn近jìn于yú义yì,言yán可kě复fù也yě。恭ɡōnɡ近jìn于yú礼lǐ,远yuǎn耻chǐ辱rǔ也yě。因yīn不bù失shī其qí亲qīn,亦yì可kě宗zōnɡ也yě。”
当你托人家办事或者签订协议时,要注意什么?
守信用,这应该最重要了。
有子大概在这方面吃过几次亏,所以很有感触地说:“相互的信用如果接近于‘义’,承诺的话才会兑现;恭敬的态度如果接近于‘礼’,才能避免被人羞辱;有所委托,如果选择亲近的人,才是可靠的。”复:实践诺言之意。因:依靠,凭藉。宗:指可靠。
什么是“义”?
义,就是正当合理。有子在这里总结了三条教训: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