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北京所在的地方画了个五角星代表起点,又在偏西南方向颇远的某个位置画了个圈,道:“这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此行是为了去看一样东西……如果幸运找到了,固然好;如果找不到……也很正常,那个东西,不是想见就能见的。”
“我们为什么不坐火车去?要是车没油了怎么办?”陶林问道。
“那地方交通不便,坐火车的话顶多到这。”沈汐丛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那么我们之后的路会更不好走。当然,汽车没油也是个问题,所以我会走这条路”他拿着马克笔在北京和目的地之间画了一道歪歪扭扭的路线,“这样沿途会经过一些中小型城市,加油顺便住宿。所以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这会是一次考验耐心的旅途。”
“那个,沈老板,我们去这里到底要看什么?”考神点着地图上的目的地问道。
“这个么……你猜?”
三人黑线。
次日一早出发,约莫快到中午的时候果然沿路景象越来越现代化。陶林用手机查了查,原来是到了一个二线城市。沈汐丛找到个加油站给霸道加满了油,又去了超市补充了足够的食物和水,便一鼓作气的继续开车。这次直到晚上8点,才停在了一家中等档次的旅店前。期间只停了两次车,一次是稍作午休以及吃些东西果腹;另一次是去厕所。
靳佳玉不动声色的看着他少有的专注模样,心里对那个千里之外的东西的好奇心又深了一层。
这样不停地开车加油然后再开车加油的日子持续了不下十天,沿途的景色变了又变,其中有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也不乏蜿蜒迂回的盘山路,车里的三个‘乘客’在十余天里阅尽了繁华与凄凉、城市与自然的区别,沉淀下来的别样情感,成为了他们在逐渐成熟这条路上不能或缺的加速剂。
终于在大家的期盼下,丰田霸道驶进了一个名为‘余田’的小村(纯属杜撰)。沈汐丛给了当地的一户居民一些钱,让他们帮忙照看几天车,并且在这户人家最后休息两天作调整。之后便会进村子后面那座未被命名的大山里。
因为地处实在是偏僻,所以这座大山并未被投资商们看好。没有开发旅游资源,连带着当地的经济也发展不起来,导致居民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落后。不过这并不影响一方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他们大多种植农作物,自给自足足以。偶尔也会去镇上逛逛,买些生活上的必需品。一个小村子里约莫百户人家,平日里关系融洽。见到沈汐丛一行外地来的客人也十分的热情,甚至当前者找好借宿的人家,拿出钱的时候主人还推脱着说“太多了”,后来非要沈汐丛拿回去一半才肯收。
借宿的人家虽然条件一般,好在房子够多。前后两个院,主人家住在前两年新翻盖的后院,沈汐丛一行人则被安排在了前院的老屋里。
推门而入,一股潮湿的,略带发霉的气味扑鼻而来。没办法,老屋多年没有住人,后院新房有限,别人家大多也这个情况,只好将就着。老屋有着典型的农家特点,进屋后是一个7平左右的小厅,正前方摆着木质柜子,上有一些陈年旧物。右手边有一个搭建好的灶膛,供做饭及烧火取暖用。此外左右两边各通有两间卧室,沈汐丛简单的做了分配,自己和靳佳玉住右边屋子,考神及陶林住左边屋子。
屋里也自是一番新鲜的模样。几乎占了一半屋子的土炕,上面铺了一层草席和一层毛毡,炕脚处有一个矮腿小木桌,想是早年间屋子主人们都是在炕上围坐而食的。屋子的另一边有一个比刚才小厅里大一些的木头柜子,生了黑色锈迹的铜锁体现了它的年纪。这些东西再加上一个脸盆架以及墙上贴着的两张毛zhu席画像之外,屋子里就别无他物了。
靳佳玉趁着沈汐丛收拾东西的空当去了另一间屋子看了看,情况大致相同。除了简陋,还是简陋。几乎可以想象十几或者几十年前,屋子里的人苦心维持生计的模样。
下午时分,主人抱着好几条被褥前来。铺在炕上虽然不算软,但也好了不少。沈汐丛吩咐大家夜里最好两人同睡一个被窝,这样可以重两层被子,不然夜里温度低,小心会生病。
入夜前,主人家的儿子端着饭食前来。一盆白米饭和几样简单的农家常见的小菜,让想着大餐一顿的几人见了肠子泛酸水。沈汐丛无奈,只好拿出一盒午餐肉,大家分好了,就着菜和米饭,这才下筷。其后又送了一盒给主人的儿子,那青年笑得腼腆,推脱后收下了。
不一会,那青年把午餐肉拿回去后又折了回来,言道帮忙生火烧炕。四人在这方面还真是生手,只能纷纷言谢,然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