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让廉颇,飞将军李广与士卒同饥共渴,齐桓公不计管仲一箭之仇,唐太宗重用屡次犯颜而谏的魏征,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彭德怀光明磊落、心底无私……
当官慎做人,领导干部保持气节的必由之路。领导干部要有气节,没有气节,就不会具有持久的人格魅力。什么叫气节?气节是坚持正义,在任何压力面前不屈服和诱惑面前不动摇的一种优秀品质。忍辱著书的司马迁、一心报国的辛弃疾、至死不降的文天祥,还有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等等,无不是一身正气。人民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折服,不仅在历史上大书特书,而且铭刻在心里。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压力面前,能否坚持操守?在诱惑面前能否坚持自律?这也是领导干部的气节所在。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有艰苦环境的压力,有敌人追杀的压力,那个时候很多革命志士坚贞不屈,保持了革命气节。敌人的诱惑也不少,金钱、美女、高官、厚禄,但我们的许多革命先辈“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凡是学过中学课本的朋友,都读过这样一篇叙述:“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两个国方士兵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或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枝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啊,记起我的唯一财产,是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方志敏烈士1935年5月26日写于囚室的不朽篇章《清贫》。在他清贫朴素生活的同时,却一遍又一遍地呼喊:“朋友们!兄弟们!救救母亲呀!无论如何,不能让母亲(可爱的中国)死亡的呵!”《清贫》,这篇警世不朽的文章,极其生动地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人格气节,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当然也有的人经受不住艰苦环境的考验,经不住利益的诱惑,丧失了气节,背叛了革命。在和平环境下,条件已与那个年代大不一样,领导干部面临更多的是利益的诱惑,腐败的侵蚀。在新的形势下,有些领导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人格修养,降低了自己的人格标准,在利益诱惑、腐败侵蚀面前,成了败将,贪污受贿,成为人民的罪人,气节荡然无存。
第二节 与党和国家的政治利益密切相关
领导干部人格魅力与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望与形象。党和政府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最根本的因素是方针政策好不好,是否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作为基层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识,更多地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党员和党政领导干部的具体形象。党和政府的形象是靠一个个具体的党员和领导干部树立起来的,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也是靠每一个党员和领导干部去建立、去保持的。因此,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形象如何,都不是他们个人的私事,而是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威望和形象。领导干部常常代表党和政府讲话,代表党和政府做群众工作,人民群众也把他们看作党和政府的化身。人民群众正是从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中来认识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格外关注。领导干部的形象好,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威信就高,形象就好。领导干部的形象不好,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威信和形象就会受到损害,甚至在有些领导干部严重腐败和严重脱离群众的地方,人民群众会因此对党和政府失去信心。党和政府要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方针政策的正确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二者不可或缺。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具有特殊的意义,有时显得更加重要。 领导干部好的形象从何而来?毫无疑问,富有人格魅力的领导干部是形象好的领导干部,缺乏人格魅力的领导干部得不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也不会在群众中拥有好的形象。随着人们民主意识的增强,对权力迷信与崇拜的淡化,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一个好的领导干部一定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时代已经给人们定下了这样的标准。你不仅要用自己的工作能力去实现自我,还必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周围的人们。有这样一个极其感人的故事: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穿着刚发的棉衣,在冰天雪地里行进。突然,警卫战士急匆匆地跑来:“报告军长,前面冻死了一个人”。军长疾步走过去,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