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给她留下的后遗症。
当然,更重要的是,小时候的这种经历让她形成了这样一种性格:现在她身边的同学,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只要对她好一点,她就会黏住人家不放,想整天跟这个人在一起。因为她这种怪性格的存在,所以同学们都对她敬而远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怪性格,是因为在她性格形成的最佳时期,家长不但忽略了对她的教育,而且忽略了给予她足够的爱。因此,这种渴望爱的感觉便在孩子的心中延续下去,并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性格。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孩子小时候,家长对他们的性格教育有多么重要。事实上,我们强调培养孩子的性格要从婴幼儿开始,是有科学依据的。在孩子小时候,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接受能力也很强,因此他们的性格很容易塑造,这就是易塑性原理。
那么,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应该如何塑造孩子的性格呢?
一位家长这样分享他的经验:
在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现在的情况是,三个家庭一起关注一个孩子的成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爱往往是失去理智的,而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往往也是歪曲的:我就是家里的皇帝,我就是全家人的小太阳。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唯我独尊的思想,也十分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
于是,当孩子出生后,我就召集全家人开了个小会,主题就是:全家人的教育思想要一致,给孩子理智的爱。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注重培养他的性格了。例如,当孩子3岁左右,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愿望,经常向我们提这样那样的要求:
“妈妈,我要吃甜饼干!”
“爸爸,我要那个玩具”
……
面对孩子诸多的“我要”,我先是从改变孩子的语言开始,让他从“我要”改为“我应该”。而后再引导他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我要”都能得到满足,只有“应该”的事物才能得满足。因此,孩子长大后,即使面对再大的诱惑,他也没有轻易向我要求过什么。
如果孩子的任何要求,家长都无条件地答应,那孩子肯定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一个不懂得控制自己欲望的孩子,是很容易走上弯路的。
习惯与性格培养中的心理学(9)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位家长从孩子欲望产生的初期,就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认识到“我要”与“我应该”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使孩子从小就懂得应当控制自己的欲望。
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有很强的可塑性,从婴幼儿期开始,家长就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性格培养,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孩子很多坏习惯的出现,而且会为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法三:让孩子发挥自己的“特色”——卡迪拉克效应
我们都知道,卡迪拉克是美国豪华轿车的一种,但它怎么会与教育孩子有联系呢?这还要从一个笑话说起。
在美国的一个州,有一位印第安老人,他贫穷地生活了将近一辈子。忽然有一天,他在地下发现了石油,这使他一下子变成了富翁。
成为富翁后的老人买了一辆豪华的卡迪拉克旅游车,之后,老人又在这辆旅游车的后面加了四个轮子,使它变成了乡间最长的车子。
有了这辆车子之后,老人几乎每天都会精心打扮一番,然后用两匹健马拉着那辆豪华车去附近的小镇上兜风。
在这期间,老人遇到了一位机械师。机械师检查过老人的轿车后,惊奇地发现,这辆轿车里的发动机相当于100匹马的力量,而且机器完全正常,但他的主人却用两匹马拉着它到处兜风。这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了。
这位印第安老人虽然拥有了高级轿车,但他却对这类车子缺乏最基本的认识,还得意地用两匹马拉着它到处兜风。可以说,人人看到这个故事后都会发笑。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与这位印第安老人类似的父母,他们常常按着自己固有的认识和愿望去塑造孩子,却忽视了孩子本身是一辆马力十足的轿车,而自己却正用两匹马的力量在拉着他们前行。
有这样一个教育案例:
5岁的小龙因为好奇小闹钟为什么总是“滴、滴”地响,便把小闹钟拆开了,想看个究竟。爸爸发现了儿子的这一行为,马上夺过孩子手中的闹钟,并大声斥责孩子道:“你真是个败家子,这可是我刚买的闹钟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