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同时,爸爸的鼓励会给孩子以信心:爸爸说没事,孩子的心理就会很释然,从而充满勇气向上爬。这样,此后孩子无论因为什么事情而产生“害怕”的感觉,想到爸爸的鼓励,他们都能平静地应对。
这就是父亲教育与母亲教育对孩子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其实,这更是父亲教育的优势所在。换句话来说就是,如果父亲们都能把这种父亲教育的优势,正确地运用到家庭教育中,每个孩子的心理都会健康成长。
在此,我们不妨把父亲的这种教育总结成一种原则——开放式教育原则。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母亲都以细心和慈爱而著称,即她们每时每刻都在关注孩子,不断地提醒孩子“天凉了,多加衣服” 、“放学后早点回家”、 “正在长身体,多吃点”……但有时,这种太过细腻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来说,也会成为一种束缚,它常常被孩子视为“唠叨”,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
但与母亲的教育方式所不同的是,父亲的教育方式是开放式的,他们很少关注孩子饿不饿、渴不渴等生理性的问题,因此对孩子的束缚性就会小很多。
大多数孩子喜欢这种开放式、粗线条的教育方式,因为它给孩子提供了足够的自由空间和发展空间,符合孩子心理成长的规律。因此,这会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五 母亲的角色:孩子素质的决定者
一位母亲曾这样对我说过:“为了教育孩子,我付出了自己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有时,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挤干了奶的奶牛,但我仍然愿意为孩子做一切事情。”
母爱是伟大的,全世界都在用不同的形式讴歌母亲。然而在这伟大光环的影响下,我们却往往忽视了母爱的科学性。
一位母亲,在工作时突然想起孩子清晨上幼儿园时,打了几个喷嚏,她不禁问自己:“他会不会发烧,会不会感冒?”她越想越担心。终于,她放下手中的工作,煞有介事地请了假,急匆匆地向孩子的幼儿园跑去。但当她来到幼儿园时,却看见孩子正在那儿活蹦乱跳地玩呢。 。。
扮演成功父母角色的心理学(26)
还有一位母亲,她不允许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因为她怕孩子会不小心掉进河里,或者不小心从高处掉下来。
还有一位母亲的表现更夸张,夜深人静,活泼可爱的孩子早已进入了梦乡,但她却总也睡不着,因为她怕孩子会口渴、会小便等。因此她总会一直注视着孩子,直到自己睡着为止。
从母亲的这些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们都是十分爱孩子的,但她们的这种爱却令我们担忧。因为不管从哪种角度来讲,这种爱都是不科学的。
也许大多数的母亲还不知道,她们对孩子的这种爱其实是一种“脆弱”的表现。母亲的这种脆弱也常常会连累孩子,使母子两人同时患上一种病——“母子脆弱症”。
研究表明,那些患有“母子脆弱症”的母亲,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非常敏感,常常会对生活中一些细小的变化大惊小怪,甚至是心神不定、惊慌失措。例如,当孩子患了感冒或者轻度腹泻时,即使她们知道这是一些小毛病,但还是焦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甚至还会把事情想象得特别严重:孩子总是发烧会不会发展成肺炎?会不会损害大脑影响智力?孩子腹泻加重会不会造成脱水?……想到这些后,她们会到处求医问药,弄得全家人都非常紧张。
母亲总是担忧这、担忧那,情绪总是飘忽不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受到“感染”。一方面,由于经常处于紧张的状态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会变得胆怯、懦弱、情绪不稳、心理素质极差。另一方面,母亲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溺爱,不仅会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还会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从而很难与他人相处。
我们都知道,母爱是无私的,但看完上面的分析,我们还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科学的母爱才是伟大的。
那么,母亲如何教育孩子,才算是给予孩子科学的爱呢?
在生活中,母亲与孩子接触的机会最多。可以说,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母亲的素质决定着孩子的素质。
这里的“素质”有两层含义,一是心理素质,一是道德素质。
关于心理素质,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母亲都容易“脆弱”,看到孩子受一点伤,她就会担心得不得了。但母亲的这种“脆弱”,往往也会使孩子的心理素质差,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因此,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